【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
唐駿“受寵”的真相 | |
http://www.CRNTT.com 2010-07-11 07:47:10 |
莫之許:中國社會除了成功,別無信仰 2010年07月09日11:03紅網 作者莫之許 方舟子披露"打工皇帝"唐駿學歷可能造假的微博, 終於由茶杯裡的風暴演變成為"學歷門", 盡管事態發展看上去越來越不利於唐駿,但公衆評價卻並非如此,網民似乎並不會為唐駿是否拿到學位,抑或專利權是否屬於他本人這類事所擾。截止於周二晚,近日的一個在綫調查表明,4760名網友中約76%都認為個人能力遠比學歷重要,只有不到1%的人持相反意見。除學歷比能力重要論之外,尚有作假之人太多,沒必要單挑唐駿論、成功更重要論等等,綜合而論,不妨名之曰,只要成功,一切皆OK。 早有論者指出,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中國文化更推崇現世的價值,經典中隨處可見此類論述,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此外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無一不指向於短暫一生中的成就和作為,將之作為人生價值的體現。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或許並無此等抱負,但人生價值的寄托也與之有所同構,即都將此生或現世的成就和作為置於優先位置,消極者如“人死如燈滅”、“好死不如賴活著”,積極者則追求“吃香喝辣,大秤分金、大塊吃肉”,希望轟轟烈烈地牛一把。因此,推崇成功,不及其餘,實為中國人價值觀內的“深層結構”,鮮有人能出其外。 中國傳統文化盡管推崇現世價值,背後仍有超驗的理想或者說超越的價值作為後盾。對精英而言是所謂天道, 於百姓而言則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無論是經典論述,又或是百姓日常奉行的倫理,均含有類似勸誡。因此,雖推崇現世功利,也需要遵循一定之規,才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常態。然而,這種平衡很是微妙,曾有漢學家指出,以現世功利為優先的中國社會和以基督教的美國社會一樣,都有若幹基於價值觀的道德模範。不同的是,基於宗教信仰所形成的普遍約束,在美國社會遵循這些模範所體現的價值如誠實無欺(華盛頓與櫻桃樹),又如刻苦上進(林肯的小木屋),很可能會獲得社會意義上的成功,而在中國社會遵循這些模範,如臥冰求魚,又或者如割股療親,則可能會付出無可挽回的慘痛代價。因此,中國社會的道德勸誡多半是指導性的,且往往同時存在著近乎矛盾的理想和現實兩種指導意見:既有忠貞不二,又有良臣擇主而事,既有寧為玉碎,又有留得青山在,這就使得包括誠信在內的諸多道德規範,並不具備壓倒現實功利的超然地位,當方舟子們用誠信這一價值規範質問唐駿時,其實隱含了誠信的超然地位,而很顯然,絕大多數當代中國人卻未必也這樣認為。 方舟子們與普通網友之間的落差, 可以代換為接受現代(西方)文明洗禮的部分中國人,與大多數依舊沿用傳統文化的中國人,在價值理想與現實功利的關系上的差異。前者更認同價值與事實的二分,並堅持用價值評價事實;而後者則認為,價值與事實很難分開,盡管後者也多半承認誠信是一種價值,但同時也傾向於認為,成功本身也是一種價值,在很多時候,成功甚至是一種更高的價值。當方舟子們以誠信相質問時,不啻是說,不誠信的成功是可疑的,不值得推崇;而同情唐駿的聲音則認為,成功本身就說明了其價值,至於不誠信,不過是對這一價值的一點小小的玷污而已,不值得大驚小怪。或許,令方舟子們始料未及的是,即使在經過這麼多年的西風東漸,持有與他們相似的價值與事實二分的世界觀的中國人,依然是那麼的稀少。在和菜頭等人的喟嘆中,我分明感受到了這種失落。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