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周志懷:連結論與統一論 相輔相成

http://www.CRNTT.com   2010-09-23 11:38:12  


 
  社論還認為,“統一是難度最高及風險最大的解決方案”,是“不可能的任務”,“即使實現了也很難收拾”。難度高,確實如此,也沒有人能夠否認。但“風險最大”、“不可能”、“很難收拾”之根據何在?是否有風險就可以放棄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這種想法“未免太不實際也相當危險”。

  “是不是不統一,就不是一個中國?或是非要統一,才是一個中國?”大陸方面從來沒有人會如此認為。胡錦濤總書記對此也早有論述:“一九四九年以來,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並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這一事實也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承認,只不過台灣有一些人不願或不敢面對罷了。

  為了破解政治難題,眾多專家學者都在尋求兩岸歷史的、現實的連結,或是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政治的連結,這也正是筆者為何提出要在一中框架與“一中憲法”之間尋找連結的根本原因。在這裡,“連結論”有兩點需要強調:其一是一中框架與“一中憲法”之間存在著一個顯而易見的、最大的交集點,也就是“一中”,具體來講,也就是兩岸同屬一中,這是可以“聚同”的。至於“一中”的內涵,仍需要漸進“化異”。其二,“連結論”與“統一論”並非“意趣不同”,或是“前者”好過“後者”。不能將兩者人為加以分割,凸顯兩者的矛盾對立。“連結論”與“統一論”應是相輔相成,並行不悖的,連結是過程,統一是目的,也就是聯合報社論所談的“連結論”是有“可能成為統一論的條件與台階”的。

  令筆者感到欣慰的是,聯合報十七日社論在談及“目標創新”時,又提出了五條兩岸應追求的實質目標,即:一、不要偏離一個中國原則;二、台灣不要成為他國對抗中國的外國代理人;三、兩岸政權不相仇視敵對;四、兩岸人民相互友善友愛;五、兩岸互利雙贏。在筆者看來,這一“目標創新”的實質追求,與大陸所追求的統一過程中的階段性目標基本吻合,是完全可以成為兩岸的共同目標的。真正實現了上述五個目標,兩岸間的“連結”也就會越來越緊密,離最終目標也就不是“不可能”了。如果說要追求“目標創新”,這也許才是需要我們“共策”的方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