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的崛起與美國西太平洋的戰略布局

http://www.CRNTT.com   2010-10-08 11:46:06  


 
改變“韜光養晦”的戰略考量

  當然,以上分析是僅僅著眼於戰略布局,並不是說這種包圍中國的“共識圈”已經形成。不過,這種“共識圈”的潛在可能,就足以令中國警醒。在某種意義上,21世紀頭十年預示著一個“槍打出頭鳥”的時代:凡是倚靠“硬實力”擴張過度者,都會受到懲罰。美國打贏了冷戰,國力又因1990年代的經濟奇跡而猛增,似乎很有奉行“單邊主義”的本錢,結果如何?現在已經一目了然。如今,中國在經歷了30多年的經濟增長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是否應該走出鄧小平的“韜光養晦”的哲學、憑借著實力上的本錢在國際社會擴張、立威呢?這就必須回答兩個問題:第一,過去30年使中國受益的國際環境是什麼?第二,中國是否有必要、也有能力替代這種環境?

  顯而易見,過去30年中國的崛起,得益於全球化的進程。這一進程是建立在美國所主宰的國際秩序的基礎上的。在這一秩序中,中國享受著安全的油路、龐大的海外市場,自己不費一槍一彈,即使在家門口也是平安無事,處於“搭便車”的地位。“搭便車”者自然無法指揮司機走哪條路,但自己一不用買車,二不用買票,如果大家旅行的方向大體一致,就不失為一筆好買賣。從現在的國際格局來看,中國手上的牌越來越多。如果中國不尋求改變這種秩序,其他國家也很難對之進行改動。但是,如果中國一定要過一過“大國癮”、搶過方向盤、改變這種秩序的話,那麼中國是否有能力和資源,建立一種替代性的秩序呢?在這個問題上,怕是中國最激進的民族主義者,也難以作出肯定的回答。

  構造21世紀的大戰略,不能逞一時之快,更不能為國內激進的民族主義情緒所劫持。作為大國,中國外交應該迅速擺脫被壓迫民族的受害者情結,以領袖的胸懷和世界打交道。而這種領袖的權威,並不來源於驅使別國服從自己目標的“硬實力”,而是在各國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塑造共識的“軟實力”。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2010-10-0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