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對策全球非同步性通脹

http://www.CRNTT.com   2010-11-27 08:41:16  


 
  此處所言的通脹是指綜合意義上的通脹,即包括物價與資產價格在內的通脹。就消費物價來說,因食品價格的上升,CPI價格指數連續上升,近幾個月上漲的勢頭更趨明顯。

  近一年來中國製造業工資的上漲最終也將逐步轉移到消費者價格之中,能源電力價格的改革,也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長期被政府管制並嚴重扭曲的國內能源價格與市場接軌,與國際市場石油天然氣價格的變化更加趨同, 所以中國經濟中物價指數通脹的壓力尚未充分釋放。但總的說來,中國物價水平短期與中期的變化趨勢基本上可視為溫和的通脹,即通脹率處於3%-6%的區間,這在一個高成長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屬於尚可以接受的水平。

  中國經濟未來繼續面臨的通脹主要來自於以房地產為主的資產性價格膨脹。房價與中國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和中位數收入相比,遠遠高於美國房地產泡沫時期的水平。

  文章指出,在國內通脹壓力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情勢下,國際經濟環境的最新動態,無疑使得局勢變得更為嚴峻和複雜。世界主要央行,包括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繼續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國際市場利率仍處於歷史超低水平。而美聯儲最新出台的6000億美元所謂數量寬鬆政策(QE2)更是引起了空前關切。

  在本質上,QE2是公共財政赤字的貨幣化。這種超常規的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可能矯枉過正,引發通脹預期,並導致資本流向新生市場。中國作為最大也是增長最快的新生市場體,自然是首當其衝。這樣一個貨幣供應充斥於市,利率超低的國際環境,對於中國已經出現的通脹問題無疑是火上澆油。

  令人擔憂的是,中國的“退出”政策實際上已經慢了幾拍。早在2009年中,一些復甦較早的國家如澳大利亞、韓國、德國就已通過央行加息或財政鞏固等舉措採取了退出政策。新生市場國家如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巴西等也已進行了多次加息,並且任由本國貨幣匯率升值,以抑制經濟過熱和通脹上升。

  中國是在全球金融危機中表現最好、復甦最快、增長也最強勁的經濟體。而且中國也是對於危機反應最果決經濟刺激規模最大的國家,面臨的潛在通脹風險最高,因此適時退出尤顯重要。但由於各種原因,宏觀調控滯後,這才有了今天這樣通貨膨脹較為嚴重的局面。

  文章強調,為了管理通脹預期,有效抑制資產泡沫,中國必須不失時機地採取一攬子宏觀經濟政策:實行真正的靈活匯率制;適度緊縮貨幣政策;穩健財政;保持勞工市場彈性;促進技術進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