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老北京人幽默 罵人都拐彎

http://www.CRNTT.com   2010-12-19 11:01:29  


 
  記者:那時的老北京是什麼樣子的?

  鄧友梅:首先,傳統建築基本保持了原樣,特別是胡同,今天有的胡同也還在,但不是原樣了,因為整個環境變了。過去站在胡同里往天空一瞧,是兩排綠樹,現在都是高樓大廈,成盆底兒了。其次,人與人接觸方式和現在大不相同。第三,北京是個移民城市,本地人很少,旗人、外地來京官員、各地商人較多,所以老北京善於融合不同的文化,包括北京話,也是融合各地方言形成的,比如胡同,就出自蒙語。
 
八旗子弟也有不凡的一面

  記者:但也有很多人批評北京文化中懶散、自大的問題,您怎麼看?

  鄧友梅:這主要是說八旗子弟,因為他們不能務農、做工和經商,坐家里不動也有錢糧,故謀生能力差,清朝一滅亡,他們謀生無門,但傳承下來的貴族生活方式又變不了。所以無論多窮,扣子該扣還得扣,袖子該卷還得卷。過去大家開他們玩笑,說好不容易賣了家什買個芝麻燒餅,一定要拿到茶館里,和朋友邊喝茶邊吃,芝麻掉到桌子上,不好意思撿,就說我准備新買套房,用手指在桌子上畫,這是正房,那是廂房……趁機把芝麻粘到手指上,再假裝舔手指,將其吃下。看到芝麻掉到桌縫里,便假裝恍然大悟,猛一拍桌子,將芝麻震出來……

記者:事實真的如此嗎?

  鄧友梅:這是拿人家尋開心。其實接觸長了,就會發現,這些人謀生能力雖差,但文化功底深厚,比如一次開會,請多爾袞的後代做記錄,他說不會用鋼筆,只會用毛筆。大家說,毛筆也行。等開完會,一看記錄,大夥兒都驚呆了,蠅頭小楷太漂亮了,放現在那是一幅幅書法作品。可他們不知道這是本事,能換飯吃。北京重建昆曲團時,全北京找不到合格的笛師,一家建築公司的旗人夥夫想試試,這個人很笨,不會做飯,專門負責燒火,領導說你連火都燒不好,還想當笛師?也沒當真,就讓他去試了,結果一下就被錄取了,人家爸爸當年經常請昆曲藝人來家表演,這叫“拍曲子”,他從小跟著聽,跟著練,他吹笛子就當是玩,卻玩出了高水平。

寫那五是為了警世

  記者:您是在和這些老旗人的接觸中,對老北京文化有了深入了解的?

  鄧友梅:是,解放後政府根據他們的能力,為他們都安排了工作,有一段時間我就負責這個。比如胡同頭一家姓金,問他有什麼特長,他說什麼都沒有,就是會吃,只要吃上一口,就知道用什麼材料,火候如何,做得規範不規範,價格高不高,我就安排他去做食品品嘗員,工資42元,老金很高興。第二家姓李,問他有什麼特長,他說我不行,我連吃都不會,但舞台上弦一彈,演員一張嘴,閉著眼就能分出是哪派,唱得地道不地道,我就安排他去曲藝改革委員會。結果他們幹得都挺好的,人家真能說得頭頭是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