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民族主義“狼來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1-08 09:23:19  


 
  從銅器到瓷器

  廖保平先生、馬立誠先生文章中給予熱情贊譽的、與《中國不高興》大唱對台戲的《中國誰在不高興》和《打撈中國憤青》兩書的作者,2008年底,在民間“抵制法國貨”的浪潮中,在中國青年報上刊發文章《對不起,我不抵制法國貨》,引起強烈反響。此後半年,他著力收集了大量的反對意見,擇其要者不下50篇,在個人博客上集納為《且看憤青是如何駁斥我的》共18輯。

  我注意到,他打撈的所有這些憤青文章,沒有一篇來自傳統紙媒,全都來自網絡。不僅僅是因為這些文章水平低,或者是政府的言論管控,它們才沒能公開發表出來,更因為全國的媒體時評編輯們普遍不認同這類憤青言論的價值取向。

  廖先生自以為獨樹一幟的言論,其實才真正代表了媒體的主流。而且在大方向上,這樣的言論可以說是非常自覺自願地與政府的“口徑”保持了一致。在此前後,中國幾乎所有的報紙,也都刊登過與廖先生觀點一致或接近的呼籲“理性”、反對“抵制”的文章。

  2009年初,又發生一件跟法國有關的扯淡事。圓明園獸首銅像拍賣,一位叫蔡銘超的中國收藏家高價拍下後又拒絕付錢,引起衆議紛紜。事後,我盤點了一下國內報紙對於蔡銘超言行所作的評論,試圖看看在網絡輿論之外,傳統媒體所謂“主流輿論”的風是往哪個方向吹——

  新浪網 《圓明園獸首海外拍賣事件》專題“分析評論”欄目,共收集自3月3日至7日國內報紙刊發的相關時評文章18篇。其中,對蔡銘超持批評、不贊成態度的17篇。大多數文章從措辭激烈的標題即可知其傾向性,如《拒付獸首款項別扯上國家跟你一起丟人》等等。唯一一篇對蔡表示贊賞的“腦殘”文章《蔡銘超的舉動顯示民間的力量與智慧》,刊登在3月3日珠海的《珠江晚報》上。3天後,不知是否特意進行挽回,該報又刊登了張鳴教授觀點截然相反的文章 《獸首拍賣何必以無賴對付無恥》。

  我的上述統計結果在中國青年報刊發後,徐達內先生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媒體札記》專欄中表示難以接受。他認為:“得到發表機會的反"民族主義"觀點,在我看來,不過是決策者在有需要的時候踩一腳刹車而已。”。

  但按常理推斷,一家報紙評論版所顯示的,正是該報編輯部真實的價值偏好。如果一家報紙的評論版一直熱衷於反對民族主義,那它的新聞版不太可能煞費苦心、“潤物細無聲”地另搞一套相反的導向。無視編采人員的自主追求,僅僅把媒體發表批評民族主義的有關稿件看做迎合上意,“不過是決策者在有需要的時候踩一腳刹車而已”,與多數媒體的實際嚴重不符。

  這裡有一個年深月久的誤解,即政府一直在支持、利用甚至煽動排外的極端民族主義。造成誤解的原因或許是,同樣反對極端民族主義,官方與一些民間人士的出發點相距甚遠。譬如,前者不贊同反美往往是因為“反美不利”,而後者則認定 “反美不對”;前者總是批評極端排外行為的 “非理性”,而後者則總是怒斥其“非正義”。

  與2009年的“獸首事件”非常相似,在2010年11月又發生了一起所謂“瓷器愛國主義”風波。新華網為此搞出一個專題——《網友激辯:爭搶天價瓷器是愛國嗎?》。這個專題名實不符,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激辯”,專題裡面收集的總共6篇紙媒言論,立場完全是一邊倒的,你只要一看標題就知道,如《“瓷器愛國主義”其實是“錢多人傻”》等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