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李稻葵:論限購

http://www.CRNTT.com   2011-02-24 09:03:59  


 
  限購,或者說限投資就是一種調和資產市場巨大波動的辦法。面對熱錢,採取資本管制,防止熱錢湧入。中國的資本市場至今不容許境外投資者自由進入,用的就是境外合格的機構投資者計劃(QFII)。這就是一個限購計劃,它給合格的境外機構一個資金流入的額度,而且對於資金流出還有一定的限制。金融危機後,各個新興市場國家面對美國的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從2010年底開始紛紛採取了資本管制措施。為什麼?究其原因,就是防止熱錢湧入太多,帶來資產泡沫;而未來熱錢出走,又帶來資產價格大降。QFII的目的是調和資產市場的周期。如果沒有資本管制,資產市場的波動和回調時間會加大。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政策界對資本管制的態度幾乎出現了180度大轉彎,今天已經是比較接受的了。比如,以色列央行行長、IMF原副總裁、非常嚴謹的著名宏觀經濟學家Stanley Fischer最近表示,資本管制是非常合理的,如果沒有資本管制,單靠匯率升值應對熱錢湧入,其代價太大。

  再以房地產為例,如果對房地產的投資(非居住)需求過旺,租金/房價比過低,對房子的投資只是期望從更高的房價中獲得回報,而並不關心短期的租金,在這種情況下,會推動房地產的投資、價格上漲,資產的供給量也會上升,最終,市場的機制一定會帶來資產價格的回歸,也就是說價格的下降,從而使租金收益率回歸到一個正常的水平。但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往往時間過長,對於金融系統帶來的衝擊,以及在房地產過分投資過程中帶來的土地、資源的浪費,毫無疑問是巨大的。如果監管者能夠及時看清這一前景,就應該採取措施進行幹預。這種幹預的最極端形式,就是直接限制房地產的購買,抑制房地產投資需求。這種直接的限購形式,往往一般來說大家不願意用,因為是可以通過提高首付、市場利率的方式來打擊的。但是在特殊的情況下,這種手段與短期市場的投資需求增長相比,顯得蒼白無力,因此,限購就成了一個選擇。

  汽車限購的分析

  汽車的使用是傳統的負外部性例子。也就是說,一位司機開車上街所帶來的實際擁堵情況是超過他的個人感受的。假如一位消費者在上班的路上與另一輛汽車交叉而過,他個人感受到的擁堵只是他所帶來的實際擁堵量的1/2,因為他沒有體驗到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像北京這樣的特大型城市而言,最理想的情況應該是不限制汽車的購買,而限制擁堵時段和擁堵路段汽車的使用。即,讓消費者在使用環節能夠感受到他對其他車輛帶來的擁堵效果,這種辦法很多,並非本文重點,不一一贅述。

  如果對汽車使用限制的手段不多,或者效率不高,那麼,限制汽車的擁有量,就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控制汽車擁有量的第一個方式就是上海市的價格機制——拍賣牌照。新加坡也實行類似的機制,該國大排量的汽車十年的牌照費大概需要十萬美元。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給定要限制汽車總量,北京的搖號限購機制是合理的呢?答案取決於汽車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假如汽車被認為是必需品,大家覺得在北京非有車才能生活,那麼,搖號要比拍賣好,因為拍賣會擠出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的需求。換一個假設,如果我們認為汽車是一種獨特的時尚品,那麼搖號也比拍賣合理。比如說,許多中低收入家庭渴望購買一部私家車已經成為了多年的夢想,就像年輕人手中的iPhone一樣,擁有iPhone的人不一定都是高收入者,只是這部分人對時尚品給予了極高的效用,節約其他開支去購買。因此,如果完全按照價格(拍賣)機制來分配汽車牌照的話,短期內可能會徹底打破很多家庭購買私家車的夢。換句話來說,許多中低收入的家庭要圓購車夢,寧可接受概率不高的搖號機制,也不願意去花費極高的牌照費。這部分家庭通過搖號所獲得的幸福感,遠遠超過高收入家庭購買牌照所獲得的幸福感。

  假如汽車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因為公交、打車都可以成為它的替代品。那麼搖號就不如拍賣合理了。對於奢侈品的需求,一般是中高收入家庭才會有的。拍賣可以按照車主的偏好分配牌照,比搖號更好。搖號會產生運氣好但不是特別愛好汽車的低收入人群獲得牌照,而特別喜歡汽車的高收入人群卻得不到牌照的情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