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楊偉中:反思陳光標的台灣之旅

http://www.CRNTT.com   2011-02-27 10:31:35  


 
  其實,只要我們不被個別媒體製造的喧囂所迷惑,不把個別名嘴和政客等同所有台灣民眾,就會很容易發現台灣社會對陳光標現象並沒有一致的認識與評價。有人的確從兩岸平均國民所得數字的表面比較來輕蔑陳光標的善行,有人擔憂大陸在台灣影響力的與日俱增,但也有人引陳光標為己用,呼籲台灣的企業家與富豪名流更多地承擔社會責任,更有人給予鼓勵肯定,給予善意的建議。一位我敬重的台灣外交界前輩則多次和我聯繫,想討論如何讓陳光標的財富能實實在在的用來促進兩岸和平。 

  多少年來,不同的台灣人因為出身背景、經驗、利益、感情等的不同,形成了千差萬別的“大陸觀”,而這樣的“大陸觀”仍在流變之中,用“藍營”、“綠營”來加以區分已經是極其簡化粗糙,何況抓住某個現象,宣稱“台灣人就是如何如何”。 

  同樣的,一些台灣的評論家與政治家們喜歡說“台灣是個多元的社會”,尤其是在面對中國大陸時。其實,若有台灣人把陳光標等同於所有大陸企業家、甚至所有大陸民眾,把陳光標的行善模式當做大陸唯一的、普遍的公益活動模式,不也是極其無知而粗暴的? 

  “陳光標現象”告訴兩岸社會的是,兩岸交流不但早已告別了政治上軍事敵對、總是想要“解放/光復”對方,而民間往來阻礙重重的史前時期,也脫離了主要是單向往來、單向三通的初級階段,越來越多台灣民眾將在自己日常生活中遭遇大陸人,而越來越多大陸民眾將直接感受到台灣社會觀看、對待他們的方式。如何不以自己的局部經驗論斷對方,如何不以想像的全體來涵蓋多元異質的個體,如何不讓這種“相互建構”築高彼此間的心墻使得交流成為交惡,是極其重要,但並不容易做到、做好的事。何況,史前時代形塑的刻板印象,仍然自覺不自覺地存留在許多人的腦海中,影響著我們的思維與判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