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龍象之爭:超級城市時代怎樣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11-05-02 08:25:11  


 
  廣佛同城“試管”

  2009年上半年,研究區域經濟的學者們曾驚呼:“一個人口超過3000萬、地區生產總值近2.5萬億元的超級城市體正在珠三角誕生。”經過多年高速工業化、城市化的推動,珠三角經濟地理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穗佛深莞率先出現同城化趨勢,珠三角內部城市走向有機融合。

  同年3月,廣州與佛山簽署《廣佛同城化建設合作框架協議》,並建立市長聯席會議機制,確定2009年將重點推動52項工作。“廣佛同城”由此成為官方推動珠三角一體化試驗的一支“試管”。

  同城化的生活,對於廣州和佛山的市民來說,其實早已開始。乘坐公交車穿梭於廣州和佛山之間,不過20分鐘,讓人感覺不到是兩座城市。

  按照預期,2010年11月3日廣佛地鐵將正式開通。廣州和佛山的間距離將再次縮短。對“廣佛同城”以及珠三角一體化規劃來說,這都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一步。

  2010年國慶前後,衝著地鐵將通的利好,廣佛同城地帶的房價又遭遇一輪暴漲。最近幾年,萬科、中海等國內一線地產品牌公司大都進駐到這片同城化造就的熱土。

  決策者希望在“廣佛同城”的“試管”中看到怎樣的化學試驗?於2009年底出台的“全國首個跨區域綜合規劃”《廣佛同城化發展規劃(2009~2020年)》明確地列出了幾個目標:在規劃、交通和產業方面實現對接,以及聯手保護環境,全面推動教育、醫療等城市公共事業領域的合作,力爭“到2012年實現廣佛基礎設施一體化;到2020年實現廣佛經濟一體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化”。

  如今出爐的“珠三角五個一體化規劃”,恰是以“廣佛同城”為藍本。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珠三角提出一體化規劃有著諸多現實的背景。其中之一,劍指久被詬病的“產業同構”現象。

  過去多年,珠三角9座城市(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珠海、肇慶、中山、江門、惠州)在產業布局上自然生長、各自為政。體現在招商上,常常是“明爭暗鬥”。就連今日已同氣連根的廣州和佛山,在未訂立同城化“盟約”之前,也不能幸免。

  一位受訪的廣東省人士舉了一個例子:珠三角地區許多城市都提出發展商貿、會展業,於是就沿著珠江兩岸,建了幾十個會展中心;東莞市下轄32個鎮,“鎮鎮都有會展經濟”,“有的兩個會展中心之間相隔不過幾裡路”。

  目前,廣東省知名的會展包括:廣交會、深圳高交會、東莞國際電腦信息產品博覽會、順德國際家電博覽會和佛山建築裝飾陶瓷國際博覽會,等等。在有了“一體化”概念之後,這些會展都會主動把時間錯開,且在內容上互相補充,使得招商參展具有了規模效應。

  廣州和佛山也不斷深化互補發展:廣州進行汽車製造整車生產,佛山則抓住機遇,發展下游汽車零配件產業集群。一條產業鏈,成為同城化的紐帶。

  “珠三角五個一體化”規劃出爐後,又進一步強化了內部9個城市“和而不同”的關係:東岸地區發展金融、物流、會展、信息服務、專業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以及高技術產業,形成服務化、高端化的知識密集型產業帶;西岸地區發展汽車等優勢傳統產業,以及外包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形成自主化、集成化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帶;珠三角沿海地區發展石油化工等先進製造業,以及商務休閑、文化創意、教育培訓等現代服務業,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的臨港產業帶,適當布局發展現代農業。

  “輸出”型珠三角

  改變中心城市與腹地的關係,是珠三角一體化的另一用力方向。

  規劃者的設想是,通過再造一個“擴散和輸出”型的珠三角,改變以往中心城市過度“輸入、吸引和聚集”腹地發展要素所造成的區域發展失衡狀態。

  在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主編的《廣東“雙轉移”戰略——廣東經濟轉型之路》一書中,揭示了困擾珠三角競爭力提升的深層次問題:過去,珠三角9市是廣東的絕對核心,與外圍區域形成了明顯的“核心邊緣效應”,外圍區域長期面臨發展要素和發展機遇的流失,造成了珠三角與外圍區域的巨大落差。

  一個現象是,過去珠三角有的地方存在發展的慣性和惰性,不善謀劃轉移和升級;有的地方有積極性,卻囿於一城一域,沒有騰換和回旋的空間。而珠三角以外的區域,長期處於失血狀態,大多有空間,卻沒有產業。

  因而,廣東提出用雙轉移衝破行政邊界,推動區域的聯繫、對接和一體化,“重構一種中心與腹地的新型關係”,用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的方式推動產業擴散和輸出,使中心城市真正產生帶動力。

  資料顯示,伴隨珠三角中心城市產業擴散和輸出能力的加強,廣東各山區市縣財政收入增速都超過了全省平均速度,珠三角和東西兩翼、粵北山區的差距逐漸縮小。2009年1~5月,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廣東全省經濟增速明顯回落,僅為5.8%;但粵東4市逆勢上揚,GDP增速達到9.2%。

  韶關市主要承接東莞和中山等珠三角城市的產業轉移。韶關市政府政研室主任謝祥騰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此前由於交通條件限制,韶關招進來的產業不多。但在雙轉移推動下,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進駐的產業不斷增多。“這兩年韶關一直保持兩位數的經濟增長,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如果單靠我們自身,實現不了這樣的增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