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力與命相持:第一公民梁啟超

http://www.CRNTT.com   2011-05-31 15:18:57  


 
  梁漱溟曾撰文說,梁啟超“熱情多欲”,“感應敏銳”,“然而缺乏定力,不夠沉著,一生遂多失敗。”梁啟超坦言,自己所做的事,嚴格說來沒有一件不是失敗的,但是“連失敗也覺得津津有味”。他告訴子女:“我雖不願你們學我那泛濫無歸的短處,但最少也想你們參采我那爛漫向榮的長處。”生活中,梁啟超的確是個“爛漫向榮”的人,聽京戲,也聽古典音樂,收藏字畫、楹聯、書法,樣樣都來。一生藏書4萬多册,碑刻拓本1200多件,逝世後盡數捐給了北京圖書館。

  1926年的一個周末,北師大的學生李任夫和楚中元去拜訪梁啟超。梁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並為李任夫寫下一副對聯“萬事禍為福所依,百年力與命相持”。梁啟超說:“這是我青年時代一首詩的錄句,我今天特別寫給你,也是希望你立志向上奮鬥。凡事要從遠處看,切不可以一時的起伏而灰心喪志,一定要有‘定力’和‘毅力’。人的一生,都是從奮鬥中過來的,這就是力與命的鬥爭。我們要相信力是可以戰勝命的,一部歷史,就是人類力命相鬥的歷史,所以才有今天的文明。我平生行事,也是信奉這兩句話。所以遇到任何逆境,我都是樂觀的,我是個樂觀主義者,也許就是得力於此。”

  楚中元又問:“梁先生過去保皇,後來又擁護共和;前頭擁袁,以後又反對他。一般人都以為先生前後矛盾,同學們也有懷疑,不知先生對此有何解釋?”

  梁啟超沉吟了一會兒,道:“這些話不僅別人批評我,我也批評我自己。我自己常說,‘不惜以今日之我去反對昔日之我 ’,政治上如此,學問上也是如此。但我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貫主張的,決不是望風轉舵,隨風而靡的投機者。例如我是康南海先生的信徒,在很長時間裡,還是他得力的助手,這是大家知道的。後來我又反對他,和他分手,這也是大家知道的。再如我和孫中山,中間曾有過一段合作,但以後又分道揚鑣,互相論戰,這也是盡人皆知的。至於袁世凱,一個時期,我確是寄以期望的,後來我堅決反對他,要打倒他,這更是昭昭在人耳目了。我為什麼和南海先生分開?為什麼與孫中山合作又對立?為什麼擁袁又反袁?這決不是什麼意氣之爭,或爭權奪利的問題,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貫主張決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就是愛國。我的一貫主張是什麼呢?就是救國。我一生的政治活動,其出發點與歸宿點,都是要貫徹我愛國救國的思想與主張,沒有什麼個人打算。”

用生命為西醫辯護

  由於常年操勞和熬夜寫作,梁啟超的身體越來越差。1926年3月,血尿不止的梁啟超住進了協和醫院,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即使是身體每況愈下,他照例每日揮毫自娛。在家書中,他活靈活現地描摹“老白鼻 ”(幼子梁思禮乳名,即Baby的意思),模仿家中女僕,把“鄉音無改鬢毛衰”念成“鄉音無改把貓摔”——看慣了半個世紀的血雨腥風,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望、凋敝,心底竟然還是一派燦爛和天真,或許,這就是趣味給予梁啟超最好的補償吧。

  協和是當時中國最好的西醫醫院,梁啟超一住院,就寫信給他的孩子們:“我要你們知道我快活頑皮的樣子,昨晚醫生檢查身體,說50歲以上的人體如此結實,在中國是幾乎看不見第二位的。”

  不幸的是,協和醫院在梁啟超身上進行了一次失敗的手術。功能正常的右腎被切除,病變的左腎仍然留在體內。此事梁啟超當時即已知道,好友伍連德探聽到,手術是協和的院長劉瑞恒主刀。此後,梁啟超多次入協和醫院治療,但已無法根治,終於在1929年1月19日病逝,安葬在西山臥佛寺,與髮妻李蕙仙合葬。

  臨終前,梁啟超看見報紙上對協和醫院和西醫的指責謾罵不絕如縷,考慮到西醫剛剛進入中國,正在起步階段,梁啟超強撐病體,在《晨報》上發表了《我的病與協和醫院》一文,公開為協和醫院辯護,並申明:“我盼望社會上,別要借我這回病為口實,生出一種反動的怪論,為中國醫學前途進步之障礙。”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梁啟超關心的還是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正如丁文江挽聯中所寫:在地為河岳,在天為日星。沈商耆的挽聯直到今天仍令人回味:三十年來新事業,新知識,新思想,是誰喚起?百千載後論學術,論文章,論人品,自有公評。(呂崢)

  來源: 文化中國-中國網 2011-05-29 11:06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