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作家富豪榜與茅盾文學獎

http://www.CRNTT.com   2011-06-03 14:32:03  


 
  榜單給人的直觀印象是:沒有一位是寫純文學的。看對純文學怎麼理解了,我不認為李敖、龍應台等寫的是純文學。

  看看這些作家的寫作方向,童話、兒童文學、歷史解讀、財經、職場、軍事、盜墓、青春文學、勵志、婚戀、教子、官場......一句話,大多是"暢銷"題材。

  不排除其中一些作家的作品有非常值得肯定的意義,如楊紅櫻的兒童文學、鄭淵潔的童話、當年明月的歷史、郎鹹平的財經、尹建莉的教子、王樹增的軍事,但也有不少作家是為達到暢銷的目的而寫作,不是有感而發。比如寫盜墓、職場、官場,題材可以無窮無盡,"坑"可以越挖越深。寫作是在創造精神食糧,好的精神食糧自會有讀者享用,從而形成購買,這是很自然的。但精神食糧的創造一旦脫離了"有感而發"的軌道,成為一種產業,即形成生產流水綫後,就開始不自然了。自然狀態下,是先有有感而發的寫作這個"因",再有讀者閱讀這個"果"(其因果關系可以再探討),而現在則是先有龐大的讀者市場這個"因",再有按需寫作這個 "果"。有感而發的精神食糧應該對讀者有"教化"作用,文化文化,是"以文教化之"的意思。現在呢,是讀者需要看什麼,作家就寫什麼,按讀者的需求來寫作。這就擰巴了。讀者的需求是高雅的多些還是"三俗"的多些?自己心中都有個答案。

  如果以讀者的需求為准繩,還需要這些"文"人去"化"什麼?讀者喜歡看刺激的盜墓、浪漫的穿越、厚黑的職場,就不斷地寫,寫完1寫2寫完2寫3,這不是在本末倒置麼?到底誰在"教化"誰?我看如今一些當初還懷有純潔的"以文化民"設想的作家,現在大多反過來被民所"化",徹底淪為暢銷書的奴隸了。

  據說"中國作家富豪榜"在數據統計時公式很簡單:暢銷册數×10%的版稅=財富擁有量。1984年出生的吳懷堯在製作第一份"中國作家富豪榜"時才22歲,但小年輕抓住了讀者(社會)最敏感的穴位,一出手就成名。難以想象,已走過5年的"中國作家富豪榜"的幕後製作人,至今還是個遠未"而立"的毛頭小夥。

  吳懷堯製作的"中國作家富豪榜"的權威性,5年來一直備受爭議,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製作出了讀者最想看的東西。與一些作家的按需寫作相對應,"中國作家富豪榜"則是按需製作。現在的書業大環境是以讀者為主導,是兩個"凡是":凡是讀者愛看的都是好的,凡是讀者的需求出版社和作者必須堅決滿足。在這個氛圍下,確實不大需要純文學作家。

  擺在純文學作家面前的路有兩條:一是被讀者"教化",改弦更張寫別的;二是堅守自己的內心世界,不同流合污。走第二條路需要足夠的勇氣,即不怕自己成為"被遺忘的角落"的勇氣,這樣的作家肯定有。而面對這樣的作家,媒體是否應該製作諸如"年度純文學作家榜""年度感動中國10大作家榜"等予以鼓勵呢?順便一提,媒體發布這樣的榜單才更有利於宣傳有感而發寫精品的好作家,並且要造勢,這應該比"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更令讀者印象深刻。說實話,我已不記得第7屆茅盾文學獎得主都是誰了,但對每年"中國作家富豪榜"的前三名,卻均記憶猶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