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
手機致癌? | |
http://www.CRNTT.com 2011-06-07 09:37:26 |
這個評估是IARC的科學家8天開會討論的結果,是對過去已發表研究結果的評估 在IARC的這份研究報告中,所謂的手機致癌指的是,使用手機可能會增加罹患神經膠質瘤和聽神經瘤的風險,而對別的癌症則沒有充分的證據。這兩者都屬於腦瘤,區別在於,前者是惡性腫瘤,後者是良性腫瘤。 事實上,一年前,同樣是IARC,完成了一項花費2500萬美元,歷時十年的研究,最後卻以失敗告終。有關人員表示,雖然沒看到手機使用和這兩種疾病的關聯,但是因為偏差和誤差的局限,也無法做出確切的結論分析。而這樣的研究方法也被認為有問題——主要是讓這些患者們回憶他們使用手機的頻率和情形,人的回憶往往並不精確。 這次全新的評估結果之所以爭議很大,是因為這並不是新的研究發現,而是在上個月24日到31日,IARC組織31名科學家舉行了為期8天的會議,對多年來,幾百份科學界所作的手機與癌症的研究進行評估得出的結論。儘管,這些科學家中有不少聲譽很好的專家學者,但是,這份評估也被一些研究者認為過於草率。 而此前,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和美國食品藥物監督局都曾作出表態,稱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表明使用手機與癌症和其他健康問題有關聯。 這個評估非定論,手機用戶不必太恐慌 IARC的這份報告是國際權威機構首次作出了不利於手機製造商和手機用戶的正式評估,但是這非定論——只是表示有可能有關聯,而並非必然的因果關係。並且,IARC也並沒有給出什麼輻射程度“可能致癌”的定量描述,只是援引了一項針對以前的手機使用者(截止於2004年)的研究。該研究發現在平均使用手機10年以上、且每天通話超過30分鐘的人群中,罹患神經膠質瘤的風險增加了40%。 因此,有不少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都建議不必對手機致癌太過於恐慌,實在害怕的話,可以採取一些比較“保守”的手機使用辦法。這將在本專題的第三部分陳述。 過往“手機致癌”論的支持、反對方之爭 支持方的理論與觀點 理論:手機要實現通訊功能就必須接收和發送強力的無線電波,在使用手機過程中,信號最強的天線部恰恰離大腦最近,所以一定會對人腦有負面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認為,只有當手機發出的電磁波可以明顯加熱人體組織時,才可能有潛在損害。但是有些支持派認為,不加熱人體組織,電磁波也能對生物體有影響。 研究:早在1994年,華裔科學家Henry Lai就用小白鼠實驗,發現手機輻射能改變動物腦部DNA,受到輻射的DNA雙螺旋結構裂成碎片並有新的有害物質生成其中。另有動物實驗顯示,手機輻射會導致兔子及其後代的DNA損傷。但是沒有任何一份流行病研究報告能夠將手機輻射和癌症風險直接掛鈎。而最近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表明,手機使用會加快大腦活動,但是,這並不表示手機對大腦有害。 總之,支持派大多用“很可能”、“大概存在風險”這樣的字眼。但是他們確定的是,手機對大腦活動有影響(正面還是負面並不一定)。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