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給地方融資平台套上預算“緊箍咒”

http://www.CRNTT.com   2011-06-12 08:12:12  


 
  如果產生銀行的壞賬風險,需要變現其他政府資產償付平台貸款,而政府資產本就是全民財富。這意味著住戶部門福利受損,因為未來減稅和轉移支付空間都減少了。

  如果中國一直靠家庭財富轉移的方式為公共部門投資的繁榮提供補貼的話,家庭消費占GDP的比重就將停滯不前。中國離再平衡的道路將漸行漸遠。

  中國的銀行股的低估值已經很長時間了(大致經歷一年半了),即便現在很多銀行股的市淨率越來越接近1.5倍,但最近仍然遭遇投資者的拋售,這可能未必是市場錯誤,未必是對未來銀行壞賬激增的過度反應,因為中國發生這一事件的概率並不高。

  它可能反映了對於經濟轉型的不樂觀情緒。

  中國要處理掉存量債務的問題或許並不難,關鍵是建立一整套政府債務的治理機制卻相當不易。

  我們常聽到的說法是1994年推行的“分稅制”造成了中央和地方財權事權不對等,1993年中央與地方財政收入的比例大致是3:7,而1994年“分稅制”後這一比例基本穩定在5.5:4.5,但是請不要忽略這樣一個事實:全國財政收入近八成都是給地方政府花的。

  2010年全國財政收入83000億,其中,地方直接收入4萬億,中央稅收返還(給地方)33000億,兩者相加是73000億,中央財政實際開銷的收入多少?是15900億。

  如果仍把地方政府債務激增的成因歸結為中央與地方的收支劃分“不合理”,似乎怎麼也說不通。我們可以假定2009年度即便把中央政府支出的13344億元財政資金全部都轉給地方政府來花,地方政府的債台也不會比現在低多少。事實是有目共睹的:僅2009年一年新增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就高達3.05萬億,這其中還不包括通過信托產品和城投債券等其他渠道舉借的債務。由此可見,即便當前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制度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因為中央與地方財政收入分配比例失衡導致地方財力緊張的說法已經明顯偏離事實。

  如果真是中央將事權層層下壓給了地方政府而致地方不堪重負的話,那麼地方借來的那些錢都應該用於當地的經常性開支。我們看到地方政府大舉債務融資中,資金都是投向了各種開發項目而非一般預算支出項目。

  究竟是地方財力不足,還是公共投資過度?這個問題的要害在於未來政策取向將大相徑庭。如果地方政府債務激增主要是因地方財力不足所致,治理債務的關鍵就在於拓寬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包括進一步完善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而如果地方政府債務主要是因公共投資過度所致,那麼關鍵就在於構建遏制地方政府過度投資的政策機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