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聯儲再量化寬鬆將使危機周而復始

http://www.CRNTT.com   2011-07-17 09:18:46  


 
  文章分析,美國金融體系為何造血機制不暢?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實施以避險價值為基礎的資產負債管理的金融機構被迫啟動了去杠桿化的過程,因此不得不降低風險資產在資產組合中的比重,因此杠桿率已經大幅下降。而另一方面,美聯儲創造貨幣到銀行體系創造信貸的傳導機制被阻斷,銀行惜貸嚴重,信貸增量下降,銀行現金在全部資產中的占比從歷史平均的3.2%上升到10%左右,美國銀行的超額準備金達到1萬億美元左右,然而,美國消費信貸、工商業貸款、不動產抵押貸款增速卻均處於歷史最低水平,銀行放貸的能力或意願甚至不如衰退之前。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數據,自本輪經濟復甦以來,銀行已將它們提供的信用卡額度從3.04萬億美元降至2.69萬億美元,並將住房凈值信用額度從1.33萬億美元降至1.15萬億美元。

  那麼,美國家庭為何不願多消費?第一,受損個人資產負債表需要較長時間修復,低通脹率和名義收入的緩慢增長使去杠桿化過程更為困難,要回到上世紀90年代84%的債務收入比,美國家庭要麼需要再還掉3.3萬億美元的債務,要麼需要把收入提高3.9萬億美元。而根據瑞士信貸估計,這將相當於正常時期大約9年的收入增長。
結構性失業形成掣肘

  文章指出,結構性失業將是美國消費增長的最大掣肘。美國當前面臨的不僅僅是周期性失業,更是一次美國多年來實體經濟“轉移”導致“去工業化”所帶來的結構性失業。數據顯示,儘管在過去6-9個月里招聘崗位有所增多,但失業率仍連續3個月突破9.0%大關,這反映了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匹配效率,即市場將招聘崗位轉化為實際就業的能力已開始惡化。

  美國的結構性失業起始於本世紀初全球化浪潮,加劇於經濟大衰退。本世紀初至2007年12月大衰退開始時,以金磚四國為標誌的新興國家快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美國企業為優化利用全球資源和提高競爭力,加速了產業外移和服務外包的步伐。由於缺乏足夠規模的新興產業來吸收那些被消減下來的美國工人,結構性失業開始出現。數據顯示,本世紀以來,勞動力規模凈擴張1300多萬,而就業人數則凈流失100萬。從勞動力成本和勞動生產率的比較優勢來看,相對於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美國製造業在勞動力成本等方面並不具備優勢,而在高新技術對外輸出的壁壘打開前,高端市場的貿易份額更多被歐洲占據。美國需要的是發展模式的轉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

  據漢密爾頓項目預測,美國將面臨大約2100萬個崗位的就業缺口這是使經濟恢復到衰退前的就業水平並吸收每月新增的12.5萬個勞動力所需創造的就業崗位。按照當前的就業增長速度,這個缺口可能再過10年也不能填補。

  因此,正如大蕭條是由生產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之間的矛盾引發的危機一樣,當前面臨的危機是資產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之間的矛盾,這就決定了伯南克試圖從壓低長期利率、刺激貨幣信貸擴張的做法,依舊難以根本解決美國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美聯儲一系列刺激政策之後必定是“拉而不動”,而其量化政策的溢出效應將是立竿見影,美元繼續泛濫將進一步加劇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波動,推動新泡沫的生成,並導致全球通脹率大幅上升,金融危機註定將周而復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