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陳寅恪家族:追尋百年的獨立與自由

http://www.CRNTT.com   2011-07-24 10:55:31  


1904年日本留學時的三兄弟,右衡恪、中寅恪、左隆恪
1934年初春,北平中山公園,左起朱益藩、陳寶琛、陳三立。
 
陳寅恪家族 百年悲欣

  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須爭的,且須以生死力爭。正如詞文所示,“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

  斯古今仁聖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

  本刊記者 衛毅 發自北京、廣州

  面對照相機鏡頭時,6歲的陳寅恪有些不知所措。他身著長衫,腳穿布鞋,前額刮得鋥亮,辮子掛在腦後,站在一株低矮的桃樹旁。這是1896年的春天,湖南長沙巡撫署後花園“又一村”。照片上,五個小孩並排站立,從左至右依次為陳康晦、陳隆恪、陳新午、陳方恪、陳寅恪。縱是料峭初春,仍能瞥見此處為花木繁盛之地。他們的祖父是湖南巡撫陳寶箴。

  在19世紀末的中國,照相乃是稀罕之事。相機在19世紀中葉傳入中國,同時進入的還有軍艦和槍炮。清廷的洋務運動盛極一時,北洋水師1888年創立,號稱世界第六、亞洲第一。陳家兄妹拍攝這張照片的前一年,則是中國歷史上山窮水盡的一年。自1894年與日軍開戰,已過一年,清廷看不到獲勝的希望。農歷新年剛過,正月十八日,日軍占領劉公島,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自殺,曾無限風光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廷委派李鴻章與日本議和,在日本馬關春帆樓簽訂了《馬關條約》,內容包括割讓台灣、澎湖等島嶼。消息傳來,國人震驚,彼時在直隸布政使任上的陳寶箴痛哭:無以為國矣。

  正月二十日,年輕的光緒帝召見了陳寶箴,詳盡地詢問了應對當前戰事的策略。陳寶箴逐一複奏。覲見翌日,他條分縷析了京畿防備的諸項事宜。這份奏折稱為《覲奏兵事十六條》,包括“固畿輔”、“擇軍將”、“嚴津防”、“簡軍實”、“籌急款”等項。

  祖父在京殫精竭慮之時,年幼的陳寅恪正隨家人在湖北武昌生活。他母親俞明詩則擔心自己哥哥的安危陳寅恪的舅舅俞明震此時正身處風雨飄搖的台灣。

  當時台灣巡撫是廣西灌陽人唐景崧。《馬關條約》簽訂後,台灣紳民拒不從命,極力挽留奉命內渡的巡撫堅守孤島。五月初二台灣民主國宣布成立,改元“永清”,唐景崧被推為總統,劉永福為民主將軍,丘逢甲為義勇統領,陳季同為外務大臣,俞明震為內務大臣。

  台灣民主國成立幾日後,清廷便命令張之洞禁止向台灣提供餉械。緊接著日軍在基隆登陸,不久,唐景崧乘船逃至廈門。九月初,日軍占領全台灣。

  同年七月,經清廷重臣榮祿舉薦,陳寶箴升為湖南巡撫。九月,他從直隸赴長沙就任,家眷隨後也離開武昌,回到了熟悉的長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