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後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為何餘震不斷

http://www.CRNTT.com   2011-08-10 08:31:30  


  中評社北京8月10日訊/2007年7月份美國次貸危機爆發,2008年9月隨著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的倒閉,美國次貸危機迅速演變為全球的金融風暴。經過各國的共同努力,國際金融危機最困難的時期基本度過,但是金融風暴還是“餘震不斷”,如歐洲、美國的主權債務危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指控華爾街最大商品交易之一的高盛集團公司(GS)欺詐投資者、亞洲貨幣升值和資產泡沫隱憂等,這些問題仍然是影響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證券時報發表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副教授陸前進文章分析,導致後危機時代金融不穩定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這場國際金融危機源於發達國家,其對全球經濟的衝擊較大。國際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美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美元又是國際主要儲備貨幣,美國的跨國公司和金融投資遍布全球,美國出現問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遠超過1997年~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迅速向美洲、歐洲和亞洲蔓延,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之中,甚至一些國家如冰島、中東歐國家的烏克蘭等國貨幣大幅度貶值,債務水平較高,不得不求助IMF的援助。由於對歐洲債權債務的擔憂和美國經濟數據不佳,8月4日全球主要股市重挫,不僅美國股指大跌,歐洲、亞洲和拉美國家股市也都紛紛大幅度下滑。同時,國際油價跌破每桶84美元,下跌幅度超過3%。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造成的危害短期內不可能迅速消除,各國仍然要做好充分準備。

  二是全球經濟恢復緩慢,發達國家的高失業和高赤字短期內難以解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各國迅速行動,採取一系列的救市政策,擴張貨幣、擴大政府支出以阻止經濟下滑。但是發達國家經濟復甦緩慢,“高失業”仍然是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如美國2009年10月的失業率為10.2%,失業率突破兩位數,同時創下1982年來的最高值,2011年7月份美國失業率仍有9.1%,一直處於較高水平。為了抵禦國際金融危機,美國財政赤字和債務水平也在迅速上升。為了防止債務違約,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經過多輪的討價還價,最終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一致,但是美國債務問題仍然是國際金融穩定潛在的危險因素。對歐元區而言,主權債務問題更是一大困境。2009年年底希臘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12.7%,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升至113%。除了希臘,在杜拜的主權債務危機之後,歐洲多個國家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主權債務信用等級被下調或被警告,財政赤字和債務負擔都較高,歐元持續承壓。目前歐債危機又開始向意大利和西班牙蔓延,歐債危機有進一步加劇的跡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