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丁東:當代悼文與歷史記憶

http://www.CRNTT.com   2011-09-10 09:59:28  


 
私人悼念文章裡有很多穿越遮蔽的意義

  還有王年一先生,他的《大動亂的年代》,在國內公開出版的文革史中,寫得是最有個性的。王先生死得很突然,75歲就死了,死時默默無聞,報紙上一則消息都沒有,我很不平。正好吳迪先生寫了一篇悼念文章,這個文章並不是誇王年一怎麼樣,而是講他們怎麼認識,怎麼切磋,兩人之間有衝突,不打不相識,越衝突,吳迪越尊重王年一。王年一是一個很有思想的學者。我把這篇文章也發了出來。這篇文章在任何公開媒體上都沒有發表過,在這兒是首發。

  我說穿越歷史遮蔽,是想把一些真正有水平、有獨立人格,真正受到學界敬重,但官方不看好的學者,把他們的故事呈現出來,讓更多人的知道。當然,我也知道這種作用非常有限,能做一點是一點。這是我編輯當代悼文的第一點追求。

  第二個文化意義是填補空白。這些悼念文章和主流歷史相比,填補了太多的空白。主流歷史往往把歷史描繪成單綫、單色、單調的圖景,實際上歷史不是那麼簡單。比如說第三本書《此生此情》,編的都是丈夫回憶妻子、妻子回憶丈夫的文章。這裡面的很多文章展示非常色彩斑斕的圖景,讓我們感到,近60年來家庭婚姻太複雜,酸甜苦辣都有,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政治運動對人倫,對家庭婚姻的幹擾、傷害實在是太多了。

  《此生此情》裡有兩篇文章是重頭戲:一篇是戴厚英回憶聞捷的文章。聞捷是50年代中國三大著名詩人之一。當時年輕人都知道有一個聞捷。他是一個抗日戰爭時期入黨的老黨員,因為有一點歷史問題,導致以後的命運很坎坷。文革以前,上海看重他的才華,想讓他修改樣板戲。文革一開始,他成了一個審查對象。戴厚英是何人?她是華東師大中文系畢業的一個文學評論家,到文革時30歲上下。當時她很革命、很激進,寫批判文章很尖銳、很潑辣,文革一開始她是革命動力,聞捷成了她的審查對象。此前聞捷的太太去世了。戴厚英在審查聞捷的過程中,感到他很有才華,人也很正派,歷史問題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來二去,審查者與被審查者,就產生了感情。戴厚英在這之前早就跟丈夫離了婚。聞捷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也不容易。雙方自願,放在今天,結婚是順理成章的事。但就因為他們在上海都是名人,想結婚,竟然得不到批准。驚動了張春橋,組織上說什麼也不讓他們倆結婚,一定要把他們倆發配到不同的地方去勞動。聞捷是情感型的人,一看結婚願望不能實現,氣不過,就自殺了。而這個事也成了戴厚英的一個心病。改革開放初期戴厚英寫了一本小說《詩人之死》,寫的就是聞捷。90年代,她他又寫了長篇回憶錄,回憶他們的愛情如何被扼殺。這篇文章寫得非常精彩,我的轉述沒有書那麼精彩。可惜,戴厚英的回憶錄只寫了一半,有一外歹徒以為戴厚英很有錢,把戴厚英給殺了。這個很有才華的女作家死於盛年,真是太可惜了。

  另一篇的作者是金鳳。她是《人民日報》記者。清華大學畢業,解放前夕參加革命,解放初就是《人民日報》很有才華的女記者。當時抗美援朝,擊落美軍飛機最多的空軍戰鬥英雄是趙寶桐,他回到國內做報告,《人民日報》讓金鳳采訪,倆人因此認識。組織讓趙寶桐做報告,因文化水平所限,寫講演稿有困難,請金鳳幫助。一來二去,倆人產生了感情,結了婚。這不是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文革開始,金鳳作為《人民日報》記者,到空軍去采訪。當時是學紅寶書的高潮,空軍提出要把飛行的命令用毛主席語錄表達。金鳳的丈夫是空軍飛行員,她知道這樣做不行。飛行的口令很簡短。如果先念一條語錄,再下命令,在空中會出風險。金鳳就寫了一個內參,說不能這麼幹。內參是給中央領導看的,上面就批了。但這個事得罪了高層的一些人。不久金鳳寫別的內參,有人不高興,就把她給抓了。把她關進秦城之後,組織找其丈夫做工作,說老婆是反革命,反革命家屬不能上天,要想繼續當空軍,就必須跟老婆離婚。趙寶桐不願意離婚,扛了一年,實在抗不住了,只好離婚,組織上還給趙寶桐介紹了女士,和他結婚。9.13事件以後,金鳳平反出獄,發現丈夫跟別人結了婚。金鳳想,一定要維護自己的婚姻,一定要跟丈夫見面。趙寶桐和金鳳有感情。第二任妻子看到這個情況,有點招架不住,急了,就給江青寫了一封信。結果這封信給她幫了倒忙,不久江青倒台。她給江青寫信成了問題,法院判離婚。這樣,金鳳和趙寶桐複婚。複婚以後,金鳳慢慢觀察,覺得趙寶桐的第二任妻子人還不壞,又幫她找了對象。趙寶桐去世以後,金鳳寫的悼念文章,我也編了進來。通過這樣一個個家庭,國家政治、階級鬥爭,和平民百姓的家庭生活是一個什麼關系,這裡發人深思的地方太多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