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 
中評論壇:蔡英文兩岸政策脈絡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1-10-16 00:18:28  


 

  黃輝珍:小結

  如果蔡英文當選,過去三年多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大勢會不會有大的扭轉或改變?我們曉得,政策絕不是靜態的、靜止不動的,它一定是動態的、有發展性的。因為環境條件、時間條件、社會動力等基礎因素,政策一定是時移勢異、與時俱進,即所謂“事隨勢遷而法必變”。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未來一定會有變化,這是毫無疑義的。即使同一個政黨,因為時間環境不同,也會有所不同。過去三年多來整個兩岸的解凍大交流,整個兩岸關係包括台灣社會本身,即使不說是鋪天蓋地大變化,但也離此不遠。中國大陸因素,從1895、或者是從1949以來,在相隔超過一世紀或半世紀之後重新全面進入台灣,已經變成今天台灣社會活生生的現實。在這個新的現實基礎上,作為民主政黨的領導人,兩岸政策一定會與時俱進,不可能是真空的、靜止的,一定會改變!

  所謂政策的發展性,歸納起來:一是繼承;二是創新。剛才大家的分析都涉及這兩個概念,例如蔡英文維持“台灣前途決議文”、繼續不承認九二共識等等,這就是繼承,繼承民進黨過去的政策;創新則在於她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宣示。剛才淞山兄也提到,本來民進黨十年政綱要提出所謂“價值觀共同體”概念,這也是創新。創新,不只是看言詞的宣示,也要看行為的實踐,例如對於ECFA協議,民進黨本來是反對的,但現在說不會橫材入灶,會接受既成現實等等。

  在處理繼承或創新的問題上,也有一些必須觀察的地方,譬如剛才財隆兄提到,蔡主席在思考大陸政策上有兩個特點,她有限制性、也有自由度。限制性,就是必須繼承過去民進黨的一些東西,無法說丟就丟;自由度,就是所謂的台獨基本教義派對蔡的態度比較克制,給予蔡的自由度比較寬,不要求蔡一定要緊守台獨基本教義,是有這樣的現象。可是這樣的現象,在淞山兄的分析中,也不是絕對的,事實是,限制中有自由度,自由度中也受限制,限制性和自由度都是相對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受到黨內傳統主流意見的保留與質疑,就是例子。所謂“價值觀共同體”,在政綱裡無法通過,也是自由度受限制的結果。

  因此,蔡英文大陸政策的繼承與創新,綜合起來呈現這樣的特點:既有突破傳統框架,與時俱進,追求創新的主觀願望,但創新本身又受客觀上傳統因素的制約。總體看來,如果淞山兄所形容的“守成有餘、開創不足”屬實,繼承的比重重一些,創新的部分較少一些,這應該是民進黨既有的社會基礎、歷史背景,與蔡英文主席本身的思維定勢、個人條件,交互影響下的結果。

  一個有作為的領導人,一定會有他自己的強烈的價值觀信念。如果這個領導人自己覺得過去的政策不能完全符合未來發展需要,她主觀上有願景、有目標追求,而且有足夠的能力與實力,相信他會大魄力、大決斷引領改革創新(例如鄧小平)。蔡英文是沒有派系的黨主席,能不能大刀闊斧推動政策創新,這要看她能力夠不夠,實力夠不夠。這很大程度是客觀條件的問題。

  事實上,迄至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可以看出蔡英文變的地方與不變的地方。蔡改變的地方、調整的地方、創新的地方,一是作為民進黨領導人,作為台灣本土勢力核心代表人,相較於過去同樣身分的人,她沒有反華的鮮明言論,對中國大陸基本上不是不友善的,這點是明確的。

  第二,蔡“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八個字,充滿想像空間,而且相對於過去民進黨領導人,或是相對於台獨派領袖,這八個字的觀感、味道很不一樣。蔡英文隱約發出一種信號──對兩岸關係新思維的信號。

  蔡也有不變的地方。基本上對待兩岸問題,蔡還是注重國際因素,也就是冷戰時期海峽二元對峙結構的區域戰略思維基本上還是存在。其實,冷戰思維在台灣由來已久,從1949起,蔣介石、蔣經國到李登輝、陳水扁,基本上都是一貫延續。今天,即使兩岸已經開放大交流,但從兩蔣到今天的蔡英文,長達半個世紀以上的冷戰思維並未根本改變,都還離不開從國際架構與區域戰略應對兩岸關係;即使馬英九,也未嘗不是如此,只是程度之別而已。
簡單作以上歸納。

  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