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五年內培養百萬“中華小孝子”?

http://www.CRNTT.com   2011-11-01 09:54:46  


 
培養小孝子是形象工程?

  2011-11-01 01:16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毛建國 

  “孝”也要從娃娃抓起啊!

  中國倫理學會慈孝文化專業委員會開展了一個龐大的工程。這個工程名為“中華小孝子培養工程”,計劃利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國培養百萬中華小孝子,為全國億萬孩子樹立道德榜樣(《新京報》)。對此,支持者認為,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的意識就應當從小培養,小孝子工程有利於全社會的“大孝道建設”;反對者則認為,一來衡量標準難以確定,二來劃定特定培養對象,都有失偏頗,培養工程的觀賞性大於實用性,因此難逃形象工程的嫌疑。

  反方

  孝德教育當從小抓起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孝順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心,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溫馨幸福,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以及健康成長都是有利的。然而,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在一身,通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如何去孝順長輩。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意思是說,兒女與父母親的關係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女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女。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父母兒女親情,是人類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人世間一切的愛都需要從愛父母開始。一個人如果對付予自己生命的和辛勤哺育自己長大的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報答,不知孝敬,又怎會是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呢?又怎麼能指望他去愛人民,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為社會做貢獻?現今人們感嘆世風日下,人心冷漠也就不足為怪了。

  中國倫理學會進行的跟蹤調查顯示,尊重和關愛父母、有孝心、懂感恩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質,而4到6歲是培養他們感恩之心的最佳時期。孩子是祖國未來的棟梁,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學做人。做什麼樣的人呢?做孝敬父母的人,做誠實正直的人,做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人。古人雲“孝為德之本”。其中教孩子孝敬父母是最主要的,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是一切道德的基礎,是做人的根本。因此,當前培養兒童孝順、感恩的孝德工程很有必要,值得推廣和肯定。

  朱海濤

  可激活“大孝道建設”

  中華小孝子培養工程,是一個起步,是一次創新,是一種載體,其社會現實意義不可小視。最近兩件涉及孝道事件令人揪心,引起社會的深度關注。其最新進展又讓人喜憂參半近日,深圳市公務員廖天野對遠從湖南趕來照顧媳婦和孫子的父母實施家暴,在網上引起熱議。10月31日上午9時30分,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就備受關注的“機場刺母案”作出一審宣判,被告人汪某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犯罪工具兩把尖刀予以沒收。

  中國有著歷史悠久的孝文化。但是,在歷史進程的風風雨雨中,或隨風而去,或被雨淋濕。中國的孝文化,不僅可以古為今用,而且能夠“中為洋用”。有分析人士稱,世界各國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人口老化。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僅靠經濟發展不足以解決老年人的孤獨與苦悶,“孝”則是古老東方民族的一劑“偏”方,這個民族的“偏”方大可以輸出。說不定可以解決市場經濟的大問題;解決目前家庭倫理道德中存在的缺陷問題;解決老齡化社會面臨的嚴重社會問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個“偏方”不但要引起國人的注意,還應招徠世界的青睞。

  用“小孝子工程”激活“大孝道建設”。小孝子工程在行動,但不能讓小孝子工程“一個人戰鬥”,社會更要反思孝道流失的根源、孝心泯滅的症結。作為道德範疇的“孝”,長期以來只受到道德、輿論的制約,法律雖規定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但在贍養過程中真正孝敬與否卻難以依法判定。中國的孝文化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需要與時俱進。不能被傳統的孝文化的條條框框所束縛,應該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之際,“大孝道建設”正是時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