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致命的“空氣輕微污染”?

http://www.CRNTT.com   2011-11-03 11:41:04  


  
同樣的天空,不同的結論 
 
  “2011年10月31日 北京空氣質量指數307 有毒害”

  自2008年始,美國駐華大使館在內部建立了空氣監測站。而本次大霧天氣中,潘石屹將使用美使館數據的APP應用截圖發到了微博上,就此引發了眾人的討論。

  在那個應用上,清清楚楚地寫著“10月31日6:00,北京空氣質量指數307,PM2.5細顆粒物濃度257”,並且還標注了“有毒害”。(並非美標原文,應為APP作者後標注)

  這其中的差距主要在於,北京環保部門監測的污染物是PM10,並依此發布報告,而美使館監測的是PM2.5,兩者監測的對象完全不同。
 
  雖不是中國環保部門的座上賓 但PM2.5卻至關重要

  故名思議,PM2.5就是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PM2.5上富集的有害物質更多,且隨著粒徑的變小,在空氣中的存留時間和在呼吸系統的吸收率也隨之增加,因此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更大。國際上目前對顆粒物的研究重點已轉移至PM2.5。

  國際上對PM2.5最權威的研究,是美國癌症協會和哈佛六城市的研究結果,這兩項研究均表明PM2.5的長期暴露與死亡率的上升有很強的相關性。

  上海復旦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每當PM2.5的日均濃度上升10微克/立方米時,居民日均死亡總數將上升0.85%。而上海交大的研究表明,每當PM2.5的日均濃度上升34微克/立方米時,呼吸科和兒科的日均門診人數將分別增加3.2%和1.9%。此外,廣州的一項調查顯示,每當PM2.5的日均濃度上升10微克/立方米時,居民日均總死亡率將增加0.9%,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將增加1.22%,呼吸系統死亡率將增加0.97%。

  但是,這項如此重要的指數,卻並不在中國環保部門的強制性監測體系中,即便在最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徵求意見稿)中,也並未有類似的表示。
 
  10月31日的北京,空氣狀況究竟如何

  根據PM10的標準,212微克/立方米的污染物濃度所帶來的後果,已在上文揭示。

  而目前國內並無定期公布PM2.5數據的機構,由於沒有國內官方數據源,只好根據兩個數據測算,一個是根據官方公布的PM10數據推算PM2.5,二是借用美使館的監測數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PM2.5/PM10的比值為0.5-0.8,而根據另一項研究,具體到北京的比率大概在0.6左右。即10月31日北京的PM2.5濃度為“212×0.6”,即127微克/立方米。

  根據美國環保署的計算公式,當PM2.5濃度為127微克/立方米時,空氣質量指數約為187。(計算方式同PM10,但美國環保署有自己的分級限制表,計算過程省略)

  這個根據北京官方公布數據推算出來的187是什麼意思呢?在美國標準中,這是屬於“不健康”(Unhealthy)一檔的,其標識顔色已經為紅色,“增加對普通人群呼吸系統的影響”。

  而根據美使館公布的濃度257所推算出來的指數307,其已經屬於“危險”(Hazardous)一類的了,屬於PM2.5標準的上限,此時出門將有風險(尤其是對有病史的人及老人兒童)。

  當然,無論是“不健康”還是“危險”,由於國內不公布PM2.5數據,我們只能得知當天“輕微污染”。

  不過,10月31日的“危險”還不算什麼,因為無論是187還是307,數值還可以顯示。在10月9日時,美使館的數據曾經接連顯示“Beyond Index”,即監測數據已經突破500點上限,無法顯示。
 
  誰的數據可信?

  以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為代表,不少人都在懷疑這個問題。

  因為美使館的數據監測點只有一個,就設在北京秀水街附近,從數據統計方面來看,單一采樣點得出的結論,的確不夠嚴謹。當然,美使館的初衷也是內部使用,不是“服務首都人民”的。

  在北京環保局的28個監測點中,朝陽區農展館監測站應該是離美使館監測點最近的了,根據近期數據來看,農展館的污染指數的確略高於全市平均水平,但即便根據農展館PM10的數據倒推,也和美使館PM2.5的數據相差甚遠。

  要麼北京市環保局錯了,要麼美使館錯了,否則數據不會相差如此之大。當然,解決辦法也很簡單,讓北京市環保局也公布PM2.5的數據和監測方法就可以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