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為家鄉立人:李英強和他的鄉村圖書館

http://www.CRNTT.com   2011-11-17 14:23:47  


 
鄉村教育革命,從鄉村圖書館開始

  從一開始,李英強就在探索一條教育之路。這也是立人圖書館最核心的定位。

  在一次演講中,他指出:“你看到千千萬萬的中國少年,在這個信息如此發達、學習如此多元的時代,依然以最低的效率‘被學習’;你看到數百萬的中國青年,在經歷了所謂的大學教育之後,陷入到失業、迷茫,無力於自身發展,無能於家庭社會;你看到每一個孩子,從很小的年紀,就開始被考試、被排名、被歧視、被告密、被侮辱、被消磨,你不痛心嗎?”

  因此,他希望自己能為青少年提供一條“自我學習、自我解放、自我成人”之路,讓教育回歸其本質功能,即立人。而鄉村教育革命,“當從鄉村圖書館開始”。

  這和李英強少年時期的經歷有關。在他讀小學的時候,當地幾乎無書可讀,能看到的,無非是一些評書。偶有大人們拿回一本書,他就會讀得津津有味。

  年紀大些後,他的生活態度一度消極,準備退學,還曾離家出走過10多天。走出家門後,他才發現自己內心一無所有。

  “那時覺得生活沒意義。如果我能讀到一些有品質的書,或許我就不會有退學的衝動。”李英強回憶道。

  作為對教育品質的追求,立人圖書館開展了一系列活動:閱讀課、手工課、電影欣賞、講座、冬令營、夏令營等。李英強理想中的鄉村圖書館,不僅是一個學習中心、教育基地,還是一個文化中心、精神家園,並且還將成為一個交流中心和公共平台——人們從這裡不但是索取,還給予,更重要的是交流,圖書館成為鄉村公共生活的一個新的開始。

  2008年,李英強在圖書館內開設“中學經濟學”。每次開課,總有數十人前來聽講。

  蔡小海就是他的忠實聽眾,幾乎每次都到。在課上,小海學到了一些經濟學常識,並且還學會用這些知識分析經濟事件。

  上高中後,他和幾個同學認為學校強制給學生訂奶的做法不對,便一起調查,一起分析,最後得出結論,認為學校有“壟斷”之嫌,並將分析發表在自己創辦的學生報紙上。報紙一出,引起“全校震動”,最後學校取消給學生訂奶。一時間,他們幾個被同學們奉為“英雄”。

  “要是沒有圖書館這個平台,我們也做不到這一步。”蔡小海笑著說。

  像這樣的調查分析還有不少。比如學校的垃圾處理問題、鐵栅欄的成本問題、學校的掃帚為什麼比家里的壞得快,等等。

  借助圖書館這個平台,蔡小海認識了很多校內外的朋友。周末休息時,一些人會跟隨小海,到圖書館讀書。

  小海和另外一所學校的學生小偉認識後,兩人經常在圖書館展開討論。

  “你們為什麼不把這些問題寫出來?”李英強啟發他們。

  兩人興致很高,召集了一些朋友,開始深入討論一些社會上發生的事情,還成立一個編輯部,籌劃辦一份報紙。不久後,小海出資200元錢,買了一台舊電腦。

  第一期報紙出來了,叫《一代人》。一位學者看了其發刊詞後,直呼“寫得老道”。他們先後出了4期報紙,直到這個團隊在高考後各奔東西。

  有一次,為了想刊登經濟學家茅於軾的一篇文章,蔡小海輾轉找到其電話。通過電話,他說了自己的想法,茅於軾當即同意。幾天後,小海還收到茅於軾寄給這個編輯部的500元錢以及數本他寫的《生活中的經濟學》。

  近幾年,網絡開始衝擊到這個距離縣城近30公里的鎮子。李英強曾看過一篇分析少年人沉迷於網絡遊戲的文章。看後他明白了一點,孩子們沉迷於網絡遊戲,沉迷於虛擬世界中的聊天兒,其實是教育之病引發的天然反抗。

  為此,李英強更加注重通過圖書館和專門的閱讀課之間的互動來培養學生們的閱讀興趣。

  青石鎮現在仍有幾家網吧,時常可看到一些孩子的身影。對此,李英強淡淡一笑:“圖書館至少給他們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在一次夏令營中,李英強組織過一場辯論賽,參加者是北京大學的7名本科生和蘄春的一些高中生。他觀察到,在辯論賽上,這些高中生個個表現得“很自信”,“反駁很有力”。

  辯論賽結束後,有高中生對他說:“我們並不比大學生差。”

  立人圖書館對鄉村教師的觸動也很大。黃侃圖書館開館時,李英強邀請北京的幾位學者到青石鎮與師生交流。當地一名老師至今仍記得當時一位學者的話:即使在現有的鄉村教育體制下,中學老師也能有所作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