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如何順利進入高收入國家

http://www.CRNTT.com   2011-12-31 08:28:51  


 
  在產業結構轉換過程中,中國儲蓄率的大幅度上升、投資率的迅速提高、淨出口率的不斷增加和消費率的持續下降,有力地支持了產業結構向資本密集方向的轉換。

  按照國際經驗,當一國跨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後,必須打破原有增長機制的鎖定,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進社會結構轉型,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成功邁向高收入國家。今後一段時間里,中國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進社會結構轉型,既面臨著空前的國際壓力,又面臨著較難克服的國內體制和政策困境。

  從國際壓力看,當前世界經濟結構深度調整,迫使中國必須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世界金融危機之前,在世界供求格局和產業分工體系中,存在三種類型經濟:一是以美歐發達經濟體為代表的消費型國家;二是以中印發展中經濟體為代表的生產型國家;三是以中東、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為代表的資源型國家。

  以美歐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是靠金融擴張來支持赤字消費,它們出口高科技產品,然後大量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居民儲蓄率低,依靠信貸消費。

  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產大於國內需求,生產的大量勞動密集型產品只能依賴出口。

  但在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世界原有供求關係被破,去杠杆化使得美歐等發達國家開始改變高負債的消費方式,政府縮減財政支出,居民壓縮消費增加儲蓄,由此對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需求下降,這給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中國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為,中國配置了太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產能,生產了太多發達國家現在減少甚至停止購買的產品。由此加大了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壓力。

  另外,全球市場還在發生另外兩個深度變化。

  一方面,世界金融危機後,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為了重塑國家優勢,紛紛實行再工業化,各國正在採取戰略措施,大力支持本國發展新能源、生物、信息、航天航空等產業,鼓勵增加高技術產品出口。比如美國在2010年3月提出未來五年要將出口翻一番的專門戰略,為此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增加高端產品出口。這對中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構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會形成“高端擠壓”效應。

  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洪都拉斯、越南、孟加拉、印度、斯裡蘭卡、埃塞俄比亞等發展中國家,它們利用比中國更加低廉的土地資源和勞動成本,生產與中國相同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並向美歐等發達國家出口。

  目前,在美歐國家市場上,到處是“MadeinChina”的現象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產品正在打入這些市場。

  新興發展中國家替代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勢頭,就像當年亞洲金融危機後中國替代亞洲四小龍一樣。

  這種變化,對中國是一個嚴峻挑戰,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受到了新興發展中國家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低端擠出”效應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