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帝王陵墓不能輕言發掘

http://www.CRNTT.com   2012-01-20 11:57:15  


 
  在我國歷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長達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沒有斷絕過盜墓者的身影。小毛賊多如牛毛,正史裡不記載,野史裡也懶得寫。歷史上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較大的盜掘活動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種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盜成功。唐末農民起義,黃巢聲勢浩大。他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直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挖走了半座大山。因為軍中無飽學之士,不懂乾陵座北朝南的結構特點,結果因為挖錯了方向,終沒得手。

  史載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是個有官銜的大盜墓賊。他率領兵丁一古腦掘開了十幾座唐陵,發了一筆橫財。因為手中有了錢,便驅動數萬人於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挖掘過程十分不順,遇到的天氣總是狂風暴雨,溫韜受了驚嚇,才絕了發掘乾陵的念頭。

  民國初年,國民黨將領孫連仲親率一團人馬,也想學學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炸開了墓道旁的三層岩石,最後卻也沒能撈得半點好處。

  目前,許多專家認定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盜掘的陵墓。理由是乾陵墓道完整,而捨棄墓道,從石山腹部另鑿新洞入地宮,難度很大,目前尚未發現新的盜洞。至於事實是否像人們希望的那樣,只有等到打開地宮的那天才能得知了。

  陝西省考古界老前輩石興邦老先生,幾次撰文說,發掘乾陵的各種條件都具備了,時機也成熟了。40多年來,考古界對南唐二陵、明定陵、法門寺地宮、秦公大墓的發掘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專業隊伍,完全能夠勝任對乾陵的發掘工作。發掘乾陵是陝西省政府40多年來的一種官方行為,在花重金撰寫幾十萬字、有眾多科學家參與、異常嚴密的《唐乾陵發掘計劃》中指出:所謂發掘,就是在採用密閉系統,阻隔空氣流通的有效措施下,只允許兩個攜帶有氧呼吸設備的無菌工作人員(或機器人)進入墓道,用微光攝像器材采回資料就算發掘成功。如何保護,如何展出應根據資料制定。那肯定是若幹年之後的事情了,這怎麼會對文物有損害?

  乾陵具有全國其他帝陵目前都不具備科學發掘的五個條件:知道主墓室的位置,且準確無誤,一打就開;內藏豐富且證明沒有被盜過;花重金撰寫的發掘方案,和經多方考證的徵求意見稿;幾十年不間斷的上書中央,已引起高端重視;可以證明帝陵正處於損壞之中,而要立即進行搶救的資料。

  在科學發掘乾陵的客觀環境已經成熟的情況下,早一天發掘比遲一天發掘要好。“鎮國之寶”早日面世,對盛唐的研究可以推向一個中西文化比對的高潮;可以提升中華民族在國際上的聲望。更可以有力地促進“西部大開發”,繁榮中國的旅遊業。

  對於陝西來說,經濟學家和文物工作者們預測,乾陵一開,陝西每年最少可增加五百萬遊客,五百萬遊客會帶來多麼大的經濟效益?而這五百萬遊客又會給西部大開發帶來多少信息、多少投資?而遲遲不能進展的主觀原因是某些專家們不願說明的私心在作怪。他們關注的並不是乾陵能不能發掘,而是對自己有什麼實際利益。

  如果問世界上哪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麼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 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出動人數40萬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幾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時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拋棄、不放棄,像許三多一樣恪盡職守地保護著主人武則天和丈夫李治的遺體。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單單武則天的乾陵可以獨善其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