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網絡時代,我們怎樣書寫漢字?

http://www.CRNTT.com   2012-02-08 14:43:39  


 
電腦輸入,整體效率更為可觀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文案策劃 王 沁

  之前,在網上看到北大自主招生的一道試題,要求寫一個偏旁相同的四字短語。我腦袋裡立馬蹦出一個答案:“魑魅魍魎”。可卻怎麼也想不起“魑”字具體怎麼寫。在紙上劃拉了半天,最後還是求助於電腦的拼音輸入法。

  如果事先已有構思、材料也已備齊,且事後不需要編輯的話,我手寫和敲鍵盤的工作效率差不多。之所以敲鍵盤多於動筆,主要是因為工作需要在網上大量參考電子文本,文稿初成後還要進行反覆的段落調整、文字修改,如果落在紙面上,既不便,又浪費。實際工作中,“敲鍵盤”的工作效率已經遠超過“動筆”;但做一些細致的修改,我還是更習慣紙筆的形式。所以,“敲”完文章,我多是在電子稿上作大調整,在打印稿上作小修改。

  常用電腦輸入,多是拼音輸入,不太會去注意每個字的具體結構、寫法,時間長了難免印象模糊。尤其對一些複雜些的字,有時候只記得囫圇個兒,不能確定某個部分怎麼寫。老是在電腦上寫材料,有各種輸入法作保障,知道拼音的,用拼音找,不知道拼音的,還能上搜索引擎用前後字句搜。連網絡、用電腦、敲鍵盤,都不怎麼親筆寫完整的材料了,這種“失憶”肯定會愈演愈烈。

  但“提筆忘字”的根本原因還是不確定字的寫法,總有一些細節相對模糊。常用電腦輸入法會助長這種不確定,與其說它是“元凶”,倒不如說它起了催化作用——根子還是在我們早年的書寫練習上。(記者虞金星採訪整理)

書寫傳統,不會因電腦而中斷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陸儉明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橫平竪直,體現民族風骨,撇捺之間,是悠悠華夏文明。書法則是體現漢字之美的載體,其本身也是一種藝術,或行雲流水,或蒼勁挺拔,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時,也能體現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計算機時代,漢字書寫有了新的方式和介質。“字處理”逐漸確定了形碼和聲碼兩大類輸入法。形碼輸入對漢字結構的拆分和音碼輸入都容易造成人們對字形結構和筆法的生疏,從而形成“提筆忘字”。

  不過,對於“提筆忘字”造成漢字書寫傳統的斷代、形成喪失傳統文化的“新文盲”的擔憂,其實大可不必:通觀漢字書寫的歷史,書寫工具、方式和介質一直在簡化:甲骨文、金文時代,刻刀是主要工具,骨器、銅器是介質,鑄刻是主要書寫方式;在篆書、隸書到楷書的演進過程中,軟筆成為主要工具,簡册、絲帛和紙張相繼成為介質,軟筆書法成為書寫方式,而鑄刻演化成一門藝術;近代,硬筆逐漸取代軟筆成為書寫工具,紙張成為主要介質,軟筆書法成為藝術。網絡時代,我們更多地使用鍵盤、軟件、屏幕,紙筆的使用率逐漸降低,或許將來優美的硬筆書法也能成為一種才藝,而我們書寫所用的文字,仍然是漢字。

  如果能夠更好地實現漢字的輸入,漢字書寫文化不但不會因電腦的使用而中斷,相反可能會進一步發展。過去我們談到一個人的漢字能力,通常只注意到認字能力、書寫能力、審美能力。而進入網絡時代,將會再增加一種“打字能力(漢字輸入能力)”。打字的成品是比手寫還要“純正”的漢字,而且,電腦輸出的漢字有多種字體選擇。我們都可以輸出和欣賞蘊涵著豐富文化特質的各種漢字字體,這是手寫體無法比擬的。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記者任姗姗採訪整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