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陳勤浩:兩岸和平進程路線圖

http://www.CRNTT.com   2012-03-11 00:55:24  


 
  推動兩岸和平進程的近中期路線圖

  台灣的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紀欣在《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12月號發表題為《兩岸新形勢與“一國兩制”》文章指出: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不是選擇題,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密切關係;要維護與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必須以和平統一為目標,而兩岸要達和平統一目標,又必須經過一段和平發展期,為和平統一創造有利條件。馬英九曾經表示“統一話題在台灣不受歡迎”,所以“任內不談統一,”這雖然是倒果為因,但兩岸關係既密不可分,台灣人也欣然接受大陸的“讓利”,“享受和平紅利”,為何不願意統一?理由雖然多元複雜,但害怕“中華民國”被消滅,失去所謂的“主權”,以及不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應該是最主要的兩大原因。

  紀欣女士的上述觀點,闡述了兩岸和平發展興和平統一的辨證關係,也道出了大多數台灣民眾對統一的疑慮。兩岸有關方面在洽商建立和平制度以及探索未來和平統一模式時,應充分顧及並設法打消台灣民眾的這些疑慮。為抛磚引玉並就教兩岸專家學者,共同為實現兩岸和平制度化建言獻策,筆者嘗試提出一個推動兩岸和平進程的近中期路線圖:

  (一)兩岸共組學術顧問機構

  2010年7月16日,台灣大學副校長包宗和教授在台灣《旺報》發表題為《兩會設和平發展委員會芻議》的文章,提出一個構想:由海協、海基兩會及兩岸代表性智庫派員擔任委員,並各派一人為主任委員,再針對政治相關議題分設各個“工作小組”,每一組有委員二人(兩岸各一位)共同召集或輪值主持之,小組成員廣納大陸與台灣熟悉或鑽研兩岸政治議題之學者專家,雙方遵循平等協商模式,進行深入討論,以尋求破解政治難題的方式。小組討論結果提交委員會,目的在透過討論、對話凝聚共識,為兩岸訂立階段性和平協議奠定基礎,為雙方持久和平尋求契機。

  筆者認為,包教授的上述構想很有創意和建設性,不過,鑒於目前島內複雜的政治生態,如果先成立一個學術顧問機構,可能較易為各方所接受。這個機構是否可定名為“兩岸和平發展學術顧問委員會”(簡稱“兩岸顧委會”),意在仿效當年中英為解決香港問題聘請“港事顧問”的作法,並突出學術顧問的特點,由兩岸兩會聘請兩岸熟悉及鑽研政治議題的專家學者,既可為破解兩岸政治難題集思廣益,廣納良謀善策,對兩岸法政、軍事、外事等難點問題進行學術研究與理論探討,也可為執政者處理兩岸間重大敏感的政軍、涉外問題,提供決策諮詢與顧問業務,必要時還可代表雙方執政者,對重大敏感的政軍議題進行先期協商與試溫摸底。這個機構可仿效“兩岸經合會”的組成和運作模式,置於海協、海基兩會管理之下,既名正言順,不受干擾,又簡捷便利,易於操作,或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