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已成真正的超級大國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12-03-15 08:36:48  


 
  省份區劃結構是中國不同於大多數其他國家的因素。其中有一點是各省通常都有一定的自治權,每個省份專注於經濟中的某些不同領域。例如,黑龍江專注重工業,而山西和新疆在自然資源采掘和能源生產方面是領先者。省份的專門化生產造就了相對優勢,當把各部分合起來時就形成了總體上更強勁的國民經濟增長。

  由於各省負責各自的經濟數據,並換算成各省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比例,於是所有各省開展激烈競爭以超越平均水平。這導致許多省份非常重視商業發展,並一致吸引投資。各省常會提供十分優惠的條件,否則投資可能會到提供更好條件的其他省分去。

  通過比較各省設定的增長率目標與中央政府制定的國民經濟增長目標可以看出省與省之間的競爭。幾乎所有各省都制定了高於全國水平的目標。重慶、貴州、海南和內蒙這樣的省份在2011年制定了13%以上的增長率目標,遠超中央政府制定的8%的增長率目標。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是中國增長的一個推動力,因為激烈的國內競爭與中國豐富的資源要素投入互為補充,令中國在國際上競爭力日益提高。

  總的來說,對於中國是否是一個真正的超級大國這個問題,沒有直接幹脆的回答,因為在真正超級大國這個問題上沒有標準化定義。然而有一件事是很明確的,中國已開始崛起並在持續崛起中。即便面對全球經濟減速和通脹壓力以及隨後在2011年採取的緊縮措施,中國的GDP仍高速增長。中國資本市場仍在快速發展,過去幾年中國市場IPO數都是世界上最多的。中國也在尋求途徑以逐步提高效率,尤其是能耗方面。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對再生能源方面投資領先的國家。儘管全球宏觀經濟形勢艱難,但市場仍預期中國在未來段時期內將保持7%左右的增長率,而發達國家經濟已接近停滯。不管是否已準備好,中國正向超級大國地位崛起。

  今後30年:中國成為超級大國的關鍵30年

  儘管過去數十年取得了輝煌,而未來30年將是決定中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國還是會因一些障礙使經濟減速的關鍵。正如中國改革總工程師鄧小平提出的那樣,中國經濟發展需要兩個30年。頭一個30年是經歷工業化進程,目前已完成2010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占世界製造業的20%。我們正進入第二個30年,往高科技為主要支持下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方向發展。到第二階段的成功過渡將決定中國作為潛在超級大國的命運。

  中國經濟需要從先前以消耗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快速發展模式轉變為更可持續發展的模式。經濟發展將更多強調增長質量而非速度。制度安排和提高生產率將成為經濟的兩大驅動力。

  我們已經討論過,中國過去數十年間的三次增長率迅猛提高都是政策推動所觸發的。有利的制度安排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進一步制度安排將給中國經濟對抗全球經濟減速提供新的引擎。可能的政策改革將不得不觸動貨幣和財政領域最深層的問題,包括形成利率決定的市場機制、改進稅收制度以促進消費和鼓勵中小企業等。

  經濟引擎的另一部分來自技術支持下的生產率提高。目前出口導向型的增長模式專注於低成本製造業,長期來看是不可持續的。中國的勞動生產率伴隨GDP增長率有了巨大的提升,過去三十年間以同比11.1%的平均速度提升,比美國1960年至1989年間類似的勞動生產率引起的增長率(年率5.4%)還快許多。截至2009年中國人均勞工製造業生產率達到了4.98萬美元,而印度為6.8萬美元。但如果與那些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仍遠遠落後。美國勞動生產率持續增長,在2010年突破了15萬美元,德國緊隨其後為12.13萬美元,日本為10.94萬美元。

  中國與其他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尤其是東南亞國家的勞動生產率水平比發達國家低許多。由於核心技術都由高科技經濟體提供,中國只分享生產鏈很小的一塊,主要集中在低級處理製造業方面。工人技術不熟練成了勞動生產率增長的拖累。中國正處於從低附加值出口導向型製造業王國向高科技支持下的可持續國內消費驅動經濟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必需依靠技術創新和技術轉讓向高附加值的上游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