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解析中國銀行業高利潤

http://www.CRNTT.com   2012-04-05 09:09:58  


 
  ■ 影響主因
 
  是什麼原因導致銀行業在改革前後如此巨大的變化呢?從縱向數據的比較來看,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規模擴張是銀行業利潤増長的主要動力。在過去十幾年中,高速的規模擴張也成為中國銀行業普遍發展的模式。在利差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收入水平與存貸款規模高度相關。銀行只需要維持一定的擴張速度,利潤高速增長也就自然得到了保證。從2005年以來,銀行資產規模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長速度,這也為銀行利潤的快速提升創造了最基本的條件。
 
  ——利差空間相對穩定是銀行高利潤的重要保障。在規模擴張的同時,銀行業的資產利潤率水平基本保持了穩定,是其利潤高速增長的重要保證,這既與存貸款利率管制有一定的關係,也得益於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水平的提高。
 
  由於缺乏行業整體的數據,我們用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作為分析對象。從圖2中可以看到,從2005年以來,五家銀行的淨利差一直維持在2個-3個百分點之間,2007年和2008年相對處於相對較高水平。2009年,各家銀行的淨利差均出現明顯下降,隨後逐年回升。當然,由於淨利差計算基於所有的生息資產,考慮到2010年以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低息資產)大幅提高,銀行淨利差基本維持穩定,說明其高利息收入資產(主要是各類貸款)的收益率在2009年之後或有較大上升。
 
  ——風險成本較低是銀行高利潤的關鍵因素。和其他金融機構一樣,銀行經營對風險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經濟波動時期,不良率上升若超過現行撥備水平,就會對銀行利潤甚至資本造成衝擊。從中國銀行業情況看,2011年底銀行業撥備覆蓋率為278.5%,占全部貸款比重為2.1%。假定目前銀監會公布的是稅後、撥備後利潤,這意味著,在所公布的2011年10412億元淨利潤中,所暗含的損失率(信用成本)為2.1%。而過去幾年中,隨著大規模壞賬的剝離,以及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銀行業資產質量得到了徹底的改觀。不良貸款餘額從2003年的24406億元減少到2011年的4279億元,不良率(損失率)也一直處於下降區間,從2003年的17.8%降低到了2011年的1%,其中,損失率從2003年的5.4%下降到了0.2%。
 
  從監管的角度看,出於審慎的考慮,運用逆周期調節手段,在實際不良率較低的情況下有意識加大銀行撥備計提的力度(目前,中國銀監會的要求,撥備計提不得低於貸款餘額的2.5%)是非常必要的。即便如此,如果未來的實際損失率超過2.5%,銀行現有的高利潤就無法維持。具體來說,如果按2011年底54.79萬億元貸款餘額來算,貸款損失率每上升一個點,銀行的風險成本就會增加5479億元。這意味著,在貸款實際損失率達到4.1%時,銀行的淨利潤就基本降低為零;如果超過此水平以上,將會出現虧損,並衝減資本金。
 
  目前,銀行業的損失率僅為0.2%,為歷史最低水平,與4.1%還有相當的距離。不過,銀行風險具有一定的滯後性,歷史數據往往很難準確反映未來的情況,特別是經濟環境存在重大不確定時。實體經濟層面的減速終究會傳遞到銀行部門並反映為不良貸款的增加,從而侵蝕銀行的利潤。從過去10年的數據來看,4.1%或以上的損失率對中國銀行業也並非遙不可及。在2002年到2007年間,中國銀行業每年的損失類貸款基本都在五六千億元左右,損失類貸款占比也在5%以上;隨著國有商業銀行壞賬剝離的完成和股份制改造的結束,2008年之後,銀行損失類貸款存量才迅速下降到600億元左右的規模。有鑒於此,我們認為,由於難以準確評估未來的風險,目前基於較低風險成本得出的利潤或許會高估銀行的實際贏利狀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