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是什麼造就新聞教父華萊士

http://www.CRNTT.com   2012-04-10 10:44:01  


 
  華萊士秉承美國記者的專業主義精神,專訪鄧小平前查遍幾乎所有文字材料

  從事電視新聞報道的數十年裡,通過《60分鐘》,華萊士先後主持過800多個獨家調查性新聞報道,無論美國還是全世界,都無出其右。而每一次報道,都離不開專業調查和嚴謹的準備。據介紹,華萊士的採訪風格以認真嚴謹聞名,每次採訪前都要花長時間準備問題。在採訪鄧小平前,他查遍了幾乎所有能夠找到的有關鄧小平的文字材料,還請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和中央電視台提供了一些有關鄧小平的革命經歷和工作、生活方面的影視資料。

  事實上,不僅是華萊士,美國的記者對於專業性的要求都很苛刻,入行的門檻也很高。《華盛頓郵報》的醫學記者布朗是馬裡蘭大學醫學院博士,他一周在報社上4天班,另一天在一家醫院出門診,給人看病。他說,“這樣做是確保我作為衛生記者能時刻跟上醫藥界的最新發展。”

  追求真理、資深記者、明星主持、戰地經歷等標簽集於一身

  除了本身的專業性,華萊士的成功也離不開美國的社會背景。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人沉浸在戰後的安逸中,“垮掉的一代”否定傳統,追求自我表達。然而社會問題卻不被政府和新聞機構認真重視。華萊士的長子彼得同為“垮掉的一代”,他在去希臘旅遊意外死亡前曾說,父親的節目讓很多人異常激動,因為他們在父親的節目中看到一絲希望。也是出於此,華萊士承諾:“凡是涉及到自由、民主和人權的事,我都將深入到新聞背後的深洞中。”

  華萊士報道的社會議題廣泛,追求真相孜孜不倦的形象深入人心。美國的新聞電視節目中,主持人往往是資歷很深,在採訪一線摸爬滾打多年的資深記者。《60分鐘》的主要班底,平均年齡甚至超過了70歲。這些明星主持,多有戰地報道的經歷,同時又有行業積澱,加之一個充滿戲劇性的王牌新聞欄目,才有了“美國的華萊士”這樣的傳奇。

  三、芮成鋼們為什麼成不了華萊士?

  中國調查記者人數少,平均年齡低,且40%不打算繼續從事調查性報道

  同為新聞業,為什麼中國出不了華萊士這樣的頂尖記者?在中國,記者沒有所謂“第四權力”這麼高的社會地位,行業環境也一般。2011年的《中國調查記者行業生態報告》顯示,中國調查記者最多數百名,其中76%的記者年齡在35歲及以下,67%的人月收入在5000至10000元之間,從事調查報道約5年左右。而不容樂觀的是,40%的調查記者“不打算繼續”從事調查性報道。

  早在10年前,2002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新聞學院的美國記者調查報告顯示,當時美國的新聞從業者普遍都在35歲以上,35歲以下的比例僅占33.7%,而且89.3%的人獲得過至少一個血誒,遠遠高於美國勞動力中擁有學位者的比例(30.4%)。他們的平均年薪為43588美元,較美國勞動人口的年平均收入高出7388美元,略高於美國家庭的平均收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