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美國製造人民幣匯率爭端:制華護霸

http://www.CRNTT.com   2012-06-11 00:47:41  


 
  第二,中美經濟在世界經濟產業鏈中的分工與高度互補。經濟全球化使中美經濟分別成為世界經濟產業鏈中不可分割的兩個不同環節。美國經濟早已進入後工業時代,生產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普通生活消費品的傳統製造業在美國逐漸萎縮。中國經濟仍處於工業化過程中,傳統製造業佔相當大比重,大量廉價資源用於生產大量超過國內需求的生活消費品。“目前,服務業佔美國GDP的比重高達78%,製造業僅佔12%;中國工業佔GDP的48%,勞動密集型企業眾多,主要生產中低端產品。”[5]因此,中美經濟總體上是互補而非競爭;美國紡織業等傳統產業的嚴重萎縮和失業增加,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分工不斷發展、美國產業結構升級和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必然結果,中國紡織品等低價消費品大量進入美國不是這種萎縮的原因而是其結果。

  第三,包括美資在內的大量在華外資企業的大量對美出口。“在許多情況下,中國的大出口商是外國(或地區)跨國公司的一些子公司(來自美國、日本和中國台灣)。”[6]中國對外出口的60%是美國企業等外資企業的出口,其中相當大部分是對美出口。“在2005年中國1019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中,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的貿易順差淨值達844億美元,佔到總額的83%!”“美國對華貿易出現較大逆差,重要原因在於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製造業大量向中國轉移。”[7]可見,在華美資企業利用中國對外企的優惠政策、幾乎為零的環保成本和中國廉價土地和原材料及勞動力進行生產,在給中國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同時,還在貿易上造成兩個結果:一是它們的產品在華銷售實際上起到了以極低經營成本代替美國對華出口的作用,二是它們把產品出口到美國,被按慣例算作中國對美國出口。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美國對華貿易逆差與其說對美國經濟增長不利,不如說對中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更不利。

  第四,美國實施嚴格對華出口限制。自中國“六四”事件和冷戰結束以來,出於對華意識形態敵視與對華戰略防範和遏制,美國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一直實施嚴格的對華出口限制,嚴格禁止軍民兩用產品和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致使美國對華貿易從1993年開始由順差變為逆差,並逐年擴大。這是美國對華實施的“防範型外貿政策”,它“指對於一些直接影響國家安全的技術和產品進行控制,即使這些貿易品能夠極大改善和提高本國的貿易條件,也將其排除在可貿易的商品名單之外”。[8]如果中國對美國武器裝備、高性能電腦、核能設備等大量高科技產品的需求得到滿足,美國對華貿易會是順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