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烏克蘭:在東、西之間艱難抉擇

http://www.CRNTT.com   2012-06-26 10:13:09  


  中評社北京6月26日訊/日裔美籍學者福山於上世紀80年代末提出“歷史終結論”,認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意識形態之爭,以西方的自由民主“成為普世性的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而告終。但最起碼在地處歐洲的烏克蘭,歷史明顯還在繼續,並留給人們令人困惑的結局。

  此間中國經濟周刊今天登載格澤高滋.W.科勒德克的文章“烏克蘭:在東、西之間艱難抉擇”:

  從全球視野看,我們所說的大國除了幾大經濟體(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印度、俄羅斯)外,還有諸如巴西、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印尼等具有較大區域影響的國家。

  烏克蘭無疑屬於後者。烏克蘭擁有60萬平方公里和4500萬人口,地處東西方戰略要道。這個國家的重要性並不限於歐洲。

  日裔美籍學者福山於上世紀80年代末提出“歷史終結論”,認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意識形態之爭,以西方的自由民主“成為普世性的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而告終。但最起碼在地處歐洲的烏克蘭,歷史明顯還在繼續,並留給人們令人困惑的結局。

  烏克蘭如今仍站在十字路口,還在猶豫,遲遲沒有理智地做出決定。而且,這個時間不會太短。

  東、西之間的認同危機

  一個月前我剛從烏克蘭西部的美麗城市利沃夫回來。它緊鄰波蘭邊境,一直被烏克蘭人看做“西方”。因為在二戰前,這部分領土為波蘭所有,利沃夫也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是一座波蘭城市,城中尚有多處波蘭歷史文化遺跡。

  今年四五月間,我去了烏克蘭另一個重要城市——位於東部靠近俄羅斯邊界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這個城市由於境內的蘇聯彈道導彈工廠,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對外開放,最近又因三起炸彈爆炸事件被頻頻曝光。而當局至今未就事故原因和各種謠言作出解釋澄清。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人們心態複雜,在向東向西間猶豫不決。

  某種身份認同危機時刻存在,儘管年輕一代的感受可能輕鬆一些。年輕的學生和職業人士在絕大多數時間裡是親西方的,而他們的父輩和祖父輩對東方——俄羅斯的情感依然強烈,偶爾會聽到他們對蘇聯時代的留戀。當然,這種觀點在崛起中的中產階級人群中並不普遍,而對於從後蘇聯時代年輕的市場經濟中獲益的生意人和企業家來說,這種觀點無人喝彩。

  烏克蘭該去向何方?是加入歐盟還是與俄羅斯及其他前獨聯體加盟國再度融合?直至今日,兩個方向都有實現的可能。而這種前途命運清晰感的缺失正是烏克蘭政治改革混亂不堪的主要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