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被遺忘的中國當代最慘潰壩事故

http://www.CRNTT.com   2012-08-04 09:00:01  


 
  水庫垮壩的真實原因是人禍

  突如其來的暴雨當然是七五.八災難的一個重要原因。事實上,自災難發生以來,這一點就已經被當局再三強調了。但更關鍵的原因,其實是人禍。

  其一:“以蓄為主”建壩的後患。1950年夏的淮河水災促成了同年10月國家作出的《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這個決定確定了“蓄洩兼籌”的治淮方針,具體制定了“上游應籌建水庫,普遍推行水土保持,以攔蓄洪水、發展水利為長遠目標”和“低窪地區舉辦臨時蓄洪工程,整理洪汝河河道”的戰略部署。“治淮大戰”由此拉開序幕。“治淮大戰”期間,洪河上游修建了石漫灘水庫,汝河上游修建了板橋水庫。水利專家陳惺後來反思道:當時水文資料很少,設計洪水及工程標準很低。因為板橋水庫很快就發現了輸水洞洞身裂縫和土壩縱橫向裂縫,1955~1956年,按照蘇聯水工建築物國家標準,分別對板橋、石漫灘兩水庫進行了設計和工程擴建。但即便如此,當時由於物資、技術條件所限,這個最高庫容達4.92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基本上是個用人工修建的土壩。。

  更嚴重的問題接踵而至。在大躍進期間,中原地區遍地大築水壩。僅1957-1959年,駐馬店地區就修建了水庫100多座。僅僅如此還不夠,50年代初“蓄洩兼籌”的治淮方針,到大躍進時期,已經被徹底拋棄,改成了“以蓄為主,以小型為主,以社隊自辦為主”。水利專家陳惺曾經提出過異議,認為在平原地區以蓄為主,重蓄輕排,將會對水域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地表積水過多,會造成澇災;地下積水過多,易成漬災;地下水位被人為地維持過高,則利於鹽分聚積,易成碱災。澇、漬、碱三災並生結果不堪設想。但這樣的忠告無人理會,“以蓄為主”迅速成了水利建設之“綱”;越重視“蓄”,就代表著越“革命”,所以,陳惺設計的駐馬店境內的大型水庫宿鴨湖水庫,也被省水利廳一位副廳長認為原設計過於保守,擅自作了幾處關鍵的改動。例如:他認為“閘門設計太大”,便將原設計的12孔排水閘門砍去7門,僅剩5門;再如淮河豫皖交界處的班台分洪閘,本來是按800秒立方米排水量設計,共為9孔,但由於“以蓄為主”的思想指導,水文數據被人為減小,只建造7孔;1959年水閘建成後,在1961年又人為堵閉2孔。在垮壩前夕,駐馬店地委曾雨前電報通知各大型水庫:“可能出現伏旱,不要輕易放水。”也是這種“以蓄為主”思路指導的後果。

  其二,大躍進大煉鋼鐵導致水庫上游植被破壞嚴重。張廣友在隨中央慰問團在災區採訪時,“有位專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次降雨量大,集中是在駐馬店地區的泌陽和舞陽、確山三個縣。這三個相毗鄰的縣境內,共有四座大型水庫(即:板橋、東風、薄山、石漫灘),同是50年代修建的。其中泌陽縣境內就有兩個。一個是板橋水庫,另一個是東風水庫。這四個大型水庫這次垮壩的有兩個:一個是板橋水庫,另一個是石漫灘水庫。而同在泌陽縣境內的板橋和東風水庫,一個垮了,一個沒垮。那麼,差不多是同一時間修建的,同一地區相距不過200裡的這四座大型水庫,降雨量差不多,為什麼兩個垮了,兩個沒垮?”但專家們不敢公開表達自己的意見,因為說了就會被扣上“質疑毛主席、質疑文化大革命”的帽子,所以,他們只能私下對張廣友說:

  “治理江河應當是先治本,後治標,或者是標本兼治。我們這些年來實際上是只治標,不治本,或者說忽視治本。這是中國水利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可以說是一種傾向。中國是個少林國家,森林覆蓋率本來就很低,農業集體化中的“殺豬砍樹”,“大躍進”中的大煉鋼鐵,以及後來學大寨中的開荒修梯田,使國土的森林和植被覆蓋率大大減少,水土流失愈趨嚴重,結果是“吃了祖宗飯,造了子孫孽。……上游山區森林植被率低,這是這次造成兩座大型和50多座中小型水庫垮壩的根本原因。”

  災後不久,由河南省林業局組織有關單位專家學者,到上述四大水庫地區,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專題調查,並寫出了一份《關於森林、樹木對蓄水保土抗洪救災作用的調查報告》,希望通過張廣友轉交給高層領導。這份報告認為:

  “水庫垮壩與上游的森林植被率有著密切關係。板橋、石漫灘兩個垮壩的水庫,共同點是:上游流域和庫區周圍,樹木很少,植被率很低,覆蓋率僅占20%左右。除很少部分是新造的國有林外,所有的山地多是荒山禿嶺,加之開荒、放牧、鏟草皮,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每遇暴雨,山洪傾瀉,泥沙俱下,造成水庫淤積,庫水混濁。年淤積厚度增高13一20cm。1972年雨水偏大,淤積竟達35cm。因此庫容不斷減少。這次特大暴雨洪水猛下,水位暴漲,洩洪不及,致使大壩決口崩潰。……薄山和東風兩大水庫的情況,與板橋、石漫灘水庫情況截然不同。這兩個水庫上游流域和庫區周圍的森林植被率達90%以上。群山蒼翠,滿山遍野像鋪上一層大綠毯,蓄水保土能力強,年淤積僅1.5cm左右。每遇暴雨,森林和植被以及落葉和腐植土層,攔截了雨水,涵養了水源,減少地表逸流,延緩了雨水流進水庫的時間,對保障大壩安全起了重要作用。如薄山水庫流域……有5.4億立方米水要進人庫內,而這個水庫的最大庫容為4.3億立方米,如果全部雨水在短時間內一齊傾人水庫,勢必造成大壩決口。但由於森林植被的吸收和緩衝,土壤的滲透涵養,減緩了地表逸流,延緩了雨水入庫時間,因而沒有發生漫溢決口。這說明有1.1億立方米雨水被森林植被截留在山上,從而保障了水庫安全。……東風和板橋兩座大型水庫同在泌陽縣境內,一個垮了(板橋水庫);一個沒垮(東風水庫),這兩座大型水庫上游同樣都修建了許多塘、堰、壩等小型水利工程,這次降雨是同樣差不多,但結果卻大不相同:東風水庫上游大部分是國營林場,森林植被覆蓋率情況好,起到了水土保持作用,上游共有90個塘、堰、壩,被衝毀的只有三個,占3.3%。板橋水庫則大不一樣了。由於上游多是荒山禿嶺,植被覆蓋率很低,水土流失嚴重。這次暴雨中上游304個塘、堰、壩,被衝毀了129個,占42.1%。可見森林植被覆蓋率的重要作用。”

  結語:1976年夏天,“那兒的麥子都長瘋了”。 

  許多年後,幸存者們指著那片被洪水肆虐過,埋葬了無數生靈的土地,如此告訴前來採訪的錢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