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一個可能的場景

http://www.CRNTT.com   2012-09-25 11:36:01  


 

  企業部門:中國企業部門債務於2010年達到105.4%,超過債務閥值(90%)。如果考慮到企業間盤根錯節的債務鏈,整個部門的杠杆將更加複雜。

  家庭部門:雖然只有28%(2010年),但中國財富的分布高度偏頗,非橄欖型社會的特征表明,中國的中產階級家庭承擔了大多數的負債。

  銀行體系:令人擔憂的是,由於操作中存在的彈性,中國銀行體系的不良數據真實嗎?資本夠嗎?以下四個方面值得再探究:第一,大企業和平台可以進行債務滾動和展期;第二,五級分類保持彈性,盡量在關注類貸款中進行堆積(1.45萬億);第三,將貸款轉移至影子銀行體系,然後買回放投資項,再對應發理財(滾動);第四,代同業或為同業信用證放款,記同業拆放,如此風險權重低,減小風險資產,資本率顯高。

  故而,背負巨大潛在不良資產和資本充足率存在虛高的銀行,未來行為可能更趨謹慎。

  中國經濟要穩住目前的增長速度,短線沒有其他選擇:就是在基建和地產鏈條上投放錯配的訂單,延緩出清的進程。但給過剩產能下短期訂單來平滑經濟衰退的老路數,此次受到的最大制約來自中國的長期資本回報率及其預期下行,由此引致的人民幣貶值預期將導致資本流出擴大,由此產生的貨幣收縮效應,會使資金價格上升,這對私人部門的擠出又會加大。從邏輯上看,這樣的循環也很難長期維持。

  ■ 以改革和轉型應對經濟下行

  1994-2002年中國的經濟改革之所以取得實質性突破,很大程度上歸因於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行政權力至少一段時期被限制在一個框架中,不能無序擴張,從而使之後的住房、國企和銀行等關鍵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得以推進。

  過去十年經濟結構失衡的加劇,關鍵在於政府和市場之前相對合適的邊界被極大破壞,公權力擴張失控,地方政府和國有經濟部門幾乎掌控著絕大部分驅動經濟增長所必需的要素,如土地、礦權、稅收,市場准入、環保標準等等。因此微觀投資回報率可以被輕易改變,使得原來不可行的項目變得可行,信貸和投資得以按照權力的意志而配置。這導致資源的錯配、債務的膨脹和產能的過剩達至目前不可持續的狀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