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日本在中國的真實存在

http://www.CRNTT.com   2012-10-07 09:10:37  


 
  無法抵制的日本

  在今天,一個堅決的日貨抵制者可能會遇到的無窮多的困難。“日貨”並不僅僅是人們通常了解到的那些汽車和電子產品,鋼鐵、纖維等日本的大宗出口產品隱藏在無數中國建築之中,日本化學製品無處不在,而日本製造的醫療器械則幾乎是每一家中國醫院的必備品。從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ODA)角度來說,一個徹底的日貨抵制者甚至無法使用京九鐵路、北京地鐵和首都國際機場。

  據日本大使館提供的數據,截止到2004年度,這一計劃(ODA)為中國提供無償資金援助約1457億日元,約合65億元人民幣,技術合作約83億元人民幣,有償資金援助約1651億元人民幣。

  井出敬二相信,完全的抵制是不可能的,他認為,一個日貨抵制者甚至根本就沒辦法使用手機。“任何一個牌子的手機,無論是中國的、瑞典的、美國的還是韓國的,”他說,“都有日本零部件。”

  “手機”這個詞也來自日本。對於極端民族主義者來說最糟糕的事情是,每當他們憤怒地提及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時,就在無知無覺中使用了“日貨”——“歷史”這個詞同樣來自日語。

  現代漢語中的日語詞匯是如此之多,其中包括了中國各個時代最時髦的詞匯,從“共產主義”到“經濟學”。抵制者們的困難更多地來自文化方面。

  每天早上,中國的很多餐館的服務員都會列隊拍手,齊呼企業口號,這一習慣來自日本企業。在路上,人們會看見前面轎車尾部的招貼:“熊出沒,注意!”它是來自多熊的北海道的舶來品。屈臣氏是香港品牌,但它的經營理念完全效仿日本的“藥妝店”,在那些漂亮的瓶子裡,盛裝的是中國城市女性難以抵擋的日式風格。到了晚上,當某位堅定的抵制者打開電視機時——當然是國產品牌——會看到一些中國公司在使用一句有著愛國主義色彩的廣告詞,“產業報國”,它來自鬆下電器公司。

  日本企業法則在管理經營方面幫助中國企業度過了起步的艱難時光,不過在中國的風行並不長久。作為國家精英的中國的新貴階層很快就注意到,在1990年後的經濟新世界中,美式的創造精神比日式的諄諄教誨更成功,商業偶像從此變成了傑克.韋爾奇和史蒂夫.喬布斯。

  日本不再是中國的老師了嗎?經濟生活的細節可不能支持這一點。在北京西單的無印良品店中,中國顧客會面對日本人生產的衣架上的小缺口而暗自嘆息:為什麼可以替顧客想到用不同的方向掛衣服的需要的恰好是日本人呢?

  兩個不同的文明

  1976年以來,日本在中國的存在變得無所不在。但是對中國來說,日本仍是最熟悉的陌生國。中國的新興階級很容易在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與美國人達成溝通,但與日本人的交往卻不順暢。

  “很多人都會認為中國人和日本人比較相近,”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李萍曾對媒體說,“實際上,中國人和日本人的相似程度遠遠低於中國人與美國人的相似程度。中國和日本的相似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少。”

  對此,時尚雜誌《安25ans》的主編宋娟很有共鳴:“我們跟美國人挺像的,好溝通,日本人跟中國人特別不一樣。”

  宋娟盡力給員工們灌輸曾令自己在過去7年中受益匪淺的日本工作方式。她推廣各種強調細節的流程表、計劃、操作規範,甚至到了自己都覺得瑣碎和麻煩的程度,雜誌運行由此形成了值得欣喜的秩序。不過,當她每隔兩個月去日本拍攝一次雜誌封面時,則無法回避中日交流中最困難的一面。《安25ans》在日本時尚工業中雇用人手。“可是我永遠沒有當老板的感覺,”宋娟說,“與日本人打交道,有時會氣得半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