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化、“再平衡”與“政府失靈”

http://www.CRNTT.com   2012-11-02 08:56:57  


 
  “再平衡”的另一個同樣重要的部分就是,“消費”、“儲蓄”和“投資”三者要取得合理的平衡。而這本身又可以進一步分為兩個層次。

  綜觀全球,自危機爆發以來,各國政府均進一步強化了危險的消費模式,但刺激消費並不是絕對真理。事實上,美國式的揮霍無度的透支消費模式正是本輪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美國人必須厲行節約,增加儲蓄;而中國人則應當擴大消費,同時所有國家都應當合理消費。為此,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士坦利前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近年來不懈呼籲:美國政治領導人必須停止攻擊人民幣,而是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貿易模式,為什麼跟這麼多國家的多邊貿易都不平衡。

  單就中國而言,提高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其真正含義是要提高人民的收入。中國人儲蓄意願強,不僅不是經濟之憂,反而是未來強國之道。但中國消費比重低,主要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是人民的收入在整體經濟的產出分配中得到的份額太少,中國人消費不起。其次,中國需要減少投資比重,其真正含義是要提高投資的效率,這就需要通過體制改革讓市場而非政府更多地主導資源配置。

  此外,“再平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推進的過程中需要精准地把握好節奏和度,這裡面本身就有一系列如何“平衡”的技巧問題。例如,發生債務危機以後,美國和歐洲都不可避免地採取財政緊縮政策。然而,正如IMF最近一直強調的,長期來看緊縮是必須的,但在短期內過度緊縮的政策卻並不可取。雖然我們不一定要同意凱恩斯主義,但如果私人部門的復甦尚未真正形成,公共部門又急劇削減,那麼很有可能扼殺經濟復甦的勢頭。因為緊縮意味著削減現有福利(包括養老金、醫保水平、教育開支等)以及削弱政府在保障這些福利方面的作用。而如果大多數人收人減少,他們顯然會減少消費,進而使企業的利潤下降……

  以IMF總裁克裡斯蒂娜?拉加德為代表的溫和派指出,發達國家短期措施的著力點應當是促進增長,緊縮應當跟隨在復甦之後。實際上,赤字既是靠削減支出、也是靠增加收入來實現的。在很多情況下,後者更為有效。而增加稅收的前提是經濟和就業的增長,單純而過度的緊縮政策會損害這種增長。

  綜合起來看,要實現全球經濟的“再平衡”,新興經濟體要提高市場效率,發達經濟體則要打破政治僵局。兩者說到底都是政治過程,都需要靠改革來推動。

  作者系《上海商報》副總編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