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大選後看美國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2-11-13 14:07:53  


 
  財稅改革和美國的財政赤字、債務、巴菲特等富人對加稅的支持、社保、金融改革,以及近年來的收入分配都有關。如果奧巴馬在第二任內,在財稅和金融改革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加之他在第一任內的“奧巴馬醫保”,他或許會“名垂青史”。
 
  ■ 長期:何謂美國經濟“新常態”
 
  危機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陸續推出了三輪量化寬鬆,在學術界和政策界引起了很大爭論。一方覺得美國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通縮問題會非常棘手,經濟會出現大衰退甚至大蕭條。伯南克早期正是參照這個觀點,推出了前兩輪量化寬鬆。但目前看來,美國重新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並不大,通縮問題也不嚴重。另一方則認為,伯南克撒了這麼多錢,將帶來急劇通脹。但現在美國通脹還不嚴重,通脹預期也只有2%多一點。兩種擔憂至今都沒有出現,可以說好政策,加上好運氣,可能會使美國經濟盡快回到相對正常的狀態。
 
  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人們普遍認為美國找到了長期高增長、低通脹的道路,即所謂“Great Moderation”(大穩健)。大危機後,大家發現那條路不一定能走下去,原來的判斷過於樂觀了。美國業界人士於是又提出“New Normal”(新常態),認為美國將長時間維持低增長、低通脹。
 
  美國是否會進入長期“低增長、低通脹”的新常態,現在下判斷可能為時尚早。美國的結構調整已經基本完結,銀行和家庭的去杠杆化基本完成;企業握有巨量現金,達到60年一遇的高位,企業經營狀況也在改善。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邁克爾.伍德福德(Michael Woodford)在今年9月Jackson Hole會上發表的文章值得重視。該文旨在為QE3尋找理論支持。文章指出,貨幣政策不能繼續像以前那樣以控制通脹率為目標,應以名義GDP增長率為目標,而且要補回增長欠賬。
 
  2008年之前,美國實際GDP增長率約為3%,通脹率大約是2%-3%,名義GDP增長率是5%-6%。2008年危機以來,名義GDP增長落後趨勢線15%。如果伍德福德的政策建議能夠實現,美國名義GDP增長率要達到7%以上才可能補回增長欠賬。那麼,美國的實際GDP增長率很有可能達到4%以上,通脹可能達3%-5%。也就是說,實際GDP增長率和通貨膨脹都將可能比危機前更高。這不同於一般認為的美國經濟“新常態”——低增長、低通脹,而是較高增長和溫和通脹。
 
  美國經濟的“新常態”到底會是什麼,現在下判斷仍然為時尚早,但不能排除出現較高增長和溫和通脹的可能。長期來看,由於具備低利率、低能源價格、低勞動力成本、市場和技術創新等五大優勢,美國或成為美國、歐洲和新興市場全球三大板塊中最早走向穩步增長、恢復繁榮的國家。
 
  一種非常值得關注的情形是,美國經濟明年下半年開始穩步好轉,甚至在2015年前後實現快速增長,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卻沒有做好準備,資金將重新回到美國,外債負擔過重的新興市場會首先受衝擊,中國經濟可能也會受到損害。目前來看,只有美國經濟和金融系統已經完成了去杠杆化,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都還沒有完成去杠杆化。
 
  就中國來說,明年上半年海外經濟——尤其是美國面臨更大挑戰,需要穩中求進。隨著海外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明年下半年開始穩步好轉,中國要盡快通過改革找到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投資效率的途徑,通過對內的結構性調整和對外的全球戰略新布局恢復國際競爭力,不錯過國內改革和國際化中孕育的重大發展戰略機遇。中國正在召開的十八大和明年政府換屆將為國內改革再出發和國際化布局提供一個不容錯過的時間窗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