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日經貿需謀新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13-01-04 09:35:37  


 
  對這一模式的爭議,事實上在過去數年不斷增加。

  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模式對於中國經濟來說仍然有著顯著的“適配性”。

  尤其是地方政府對於未來經濟轉型的方向,並沒有明確的規劃,中國勞動力技能未能顯著提高,中國仍然需要通過學習來達到超越和創新。同時,在中國多數地區,就業壓力仍然十分明顯,這意味著中國也不可貿然放棄低端製造業。

  從中國經濟發展本身來考慮,是否需要遵循這一模式仍然值得探討,但在缺乏備選項的情況下,中國也需要避免將經濟問題政治化。

中日應突破思維定式

  事實上,作為世界上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中日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實現,需要在政治互信的基礎上,實現東北亞貿易和經濟的一體化。

  包括韓國和中國台灣等經濟體在內,這一經濟圈一旦建立,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體量最大、貿易最為活躍的經濟體。對於整個世界來說,東北亞經濟圈都將具有顯著影響力。

  從這個角度來考慮,歐盟的發展歷程值得深思,歐盟的建立實現了貿易壁壘的下降,增強了統一經濟體對外的影響力。

  更重要的是,歐盟的成立促進了歐洲的和平與和解,這也是歐盟獲得2012年諾貝爾和平獎的重要原因。

  當然,在歐盟發展過程中,各國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財稅體制改革的相對滯後,也導致了其在過去數年面臨著嚴峻的經濟挑戰。

  吸取歐盟的經驗和教訓,我們還需要考慮的另一個關鍵點是,歐盟的成立突破了常規的思維方式,而這樣的思維方式對於打破僵局更加重要。

  在中日兩國政治經濟關係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中,兩國領導人要真正實現政治互信,並為未來兩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需要突破目前的思維框架。對於仍在致力於“內部挖潛”的安倍新政府來說,尤為如此。

  作者劉利剛為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

  2013年01月04日07:58 來源:財經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