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扭曲的經濟結構與收入差距

http://www.CRNTT.com   2013-01-27 10:00:02  


 
  更要關注收入差距的構成

  文章指出,在中國,最為重要的是城鄉間和地區間的收入差距,這兩個維度的收入差距的變化會對總體基尼系數產生明顯的影響。而地區間的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只是城鄉差別的另一種體現,也就是說,較落後的地區通常有比較高比例的農村居民,算人均收入的時候,當然就“吃虧”了。所以,在當前的中國,最為重要的仍然是縮小城鄉間差距,以及與此相關的地區間差距。當然,這不是說其他導致收入差距的因素不重要。

  近些年來,地區間收入差距有所縮小,城鄉間的收入差距也出現了拐點,這當然是好事。但若理性地深究,其實未必。必須要指出,城鄉間和地區間差距與人口流動受阻、城市化和工業化兩個進程脫節有關。如果以二、三產業GDP占總體GDP的比重來度量,中國的工業化程度已經達到90%,而以城市常住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度量的城市化水平卻只有50%多一點。如果說二、三產業主要是在城市裡生產的,那相當於大約一半的人口大約生產了90%的GDP,城鄉差距怎麼會不大呢?

  地區間差距也是一個道理,數據顯示,經濟活動越來越向沿海地區和區域性的中心城市集聚,這是符合現代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的。但是,中國的人口卻僅僅出現了微弱的集聚趨勢,如果以城市間人口規模差距的指標來看,中國城市的人口集聚遠遠低於世界上的其他市場經濟國家。經濟活動集聚了,人卻沒有同步地動起來,地區間收入差距當然難以縮小。

  如果要想讓城鄉和地區間收入差距縮小,關鍵是要讓欠發達地區的農民富裕起來。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的措施就是更自由的移民,通過城市化讓農民在城市裡和較發達地區獲得更高的收入,而未離開的農民則獲得更多的人均資源(特別是土地),同樣也能走上致富之路。

  在“動人”的政策做得不充分的背景下,只能通過“動錢”的方式來補貼欠發達地區,緩解城鄉和地區間差距。這種政策在短期內是個權宜之計,的確可解燃眉之急,但是,“動錢”的政策卻存在很多後患。從已有的研究來看,簡單的“動錢”政策大量是通過行政力量主導的,並且國有企業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結果,這導致那些得到資金的地區出現了資本過度深化的現象。通俗地說,就是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並未同步吸納農村居民進城就業,並且存在大量的資源低效率利用。

  同樣道理,通過將更多的錢投向農村,也的確可以在短期內縮小城鄉差距。但是從長期來看,農民增收必須以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根本。而農業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就是土地數量,這是由農業生產的特性決定的。如果要持續提高農民收入,就必須不斷地減少農業人口,將剩下的農民變成農場主。有人將農民增收的希望寄托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農業生產方式的採用,這些都必須以農業人口的減少為前提。

  看明白上述道理,就知道,接下來的問題是,當人口更多地進入城市,並且向大城市集中,未來控制收入差距的挑戰將主要來自城市內部。對於進入城市的農村戶籍人口,他們的教育水平相對更低,收入相對較低。不僅如此,外來人口要進入較高收入的行業還面臨壁壘。隨著服務業比重的提高,語言交流的重要性也在提高,而外來人口如果不說本地方言,還面臨進入服務業的障礙。如果新移民在勞動力市場上面臨融入城市的困難,那麼,將公共服務覆蓋到這些外來的常住人口就特別重要,可以將城市人口的福利差距控制在小於其收入差距的水平,避免社會矛盾激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