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3-02-21 08:39:20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訊/近年來中國的地方融資平台債務風險,一直被視為金融領域所面臨的主要系統性風險之一。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之後,這個問題更加受到重視。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楊濤文章表示,對於2013年地方融資平台債務的潛在風險,可以從多個方面來認識:

  最不容忽視的,當然是融資平台債務供求失衡帶來的膨脹風險。在地方政府的政績追求與GDP增速還難以真正脫鈎的情況下,地方投資衝動帶來的融資平台債務增長壓力,在今年乃至整個“十二五”期間,都會持續存在。在推動城鎮化過程中,地方政府的主導作用,實際上主要是通過形形色色的所謂融資平台類主體完成的。而對於融資平台債務的監管約束,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種供求失衡,頂多只能激發地方政府新的規避衝動,促使其把融資平台的債務風險轉化為其他形形色色的地方政府的顯性或隱性財務風險。

  再就是政策和監管環境變化的風險。應該說,政策與監管是影響地方融資平台的最大不確定性因素。一則,由於政策的實際效果缺乏連續性,直接影響了地方融資平台的行為模式,對其債務產生複雜影響。有鑒於當前經濟波動性在增大,GDP增速實際上還是政府政策的首要考慮因素。服務於GDP目標,融資平台政策的鬆緊程度經常會有所變化,直接構成其債務的系統性風險要素。二則,政策只重“堵”不重“疏”,遂使融資平台債務風險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迄今,應對融資平台債務的政策,一直是以限制和約束為主,區別僅在於真正落實的程度。對於如何通過改革和創新,為融資平台乃至整個地方融資體系提供新路徑,則很少涉及。三則,歸根結底,分析地方融資平台債務風險,應以財政思路為主,而金融思路為輔。可在政策制定和監管運行中,更多還是以金融視角為出發點,如控制銀行不良率或影子銀行風險等等,這使得應對平台債務風險的基本路徑存在問題。

  文章指出,當下人們討論最多的,實際上是融資平台債務帶給銀行業的風險。可以說,治理整頓地方融資平台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想盡力防止風險向銀行體系轉移。通過嚴格清理,應該說目前源於平台貸款的短期風險已相對可控。但是,一方面隨著更多的平台貸款逐漸到期,而經濟形勢和財政收入狀況卻影響地方償付能力,使平台貸款風險對銀行的潛在影響仍不容忽視。另一方面,雖然平台融資開始更多依靠金融市場,但在銀行仍是市場最大承銷者和買方的背景下,許多風險依然會向銀行轉移。如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就說,大部分城投債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持有,特別是部分城投債因市場認可度不高,致使承銷銀行被動持券,平台風險由此大量留在銀行體系內,並未得到有效分散,銀行的實際風險敞口上升。必須指出,在以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下,融資平台風險難以被銀行體系所緩釋,也體現出商業銀行“短存長貸”的弊端,即我們還缺乏有效的中長期銀行機構,能穩定持續地提供中長期信貸資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