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揭秘NBA球星赴朝鮮的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3-03-06 09:39:13  


 
  2月26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帕特裡克.溫特雷在被問及“是否籃球外交”時直截了當表示,這次美國籃球代表團屬私人訪問性質,和當年美中“乒乓外交”之間“不具比較性”,對民間赴朝訪問,美國官方“不持立場”,但原則上不鼓勵任何這類行為,並“敦促考慮赴朝的美國公民認真研讀美國相關赴朝禁令和安全提示”。

  說是“不持立場”,但字裡行間“立場”已躍然紙上——不贊成。

  美國與朝鮮間的確有漫長的、充滿戲劇性和懸疑性的秘密外交、民間外交歷史,前總統吉米.卡特和比爾.克林頓,以及今年1月初剛偕谷歌老板施密特進行過一次朝鮮之行、號稱“拆彈手”的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前新墨西哥州長比爾.理查森等,都是這種“民間外交”的明星級人物。

  這些以民間身份訪朝的美國名人,有些的確受到當時美國政府或明確、或心照不宣的委托,起到了溝通兩國間——或幹脆說,溝通兩國政府間聯繫的橋梁作用。

  對這種秘密外交、民間外交,奧巴馬上台後一度也曾寄托希望:2010年卡特和克林頓分別赴朝進行“民間訪問”,回程時“撈”回被朝鮮拘捕、判決的美國公民雅倫.馬赫裡.戈麥斯、勞拉.林和歐娜.李,同機返回美國,行前行後,白宮、國務院的口風遠比此次熱切和積極得多。

  然而這種“民間外交”即便在最熱鬧的階段也飽受爭議,一些美國輿論和政治家指出,頻繁採用這種“黑市交易”,反倒讓朝鮮把美國人質、美國朝鮮戰爭陣亡士兵遺骸等據為奇貨和釣餌,逼迫美國就範、讓步或許以各種好處,2010年12月,“拆彈手”理查森的平壤之行遭到白宮冷遇、冷評,標誌著“民間外交”模式開始降溫。

  金正恩上台後,奧巴馬曾一度對“解凍”抱有興趣和希望,並通過迄今渠道不明的“秘密外交”,和朝鮮在去年上半年達成提供糧食援助,以換取後者暫停核試驗、導彈試驗和衛星試驗的協議,結果卻是協議墨跡未幹,朝鮮火箭卻上了天,在這種情況下,白宮自然不敢再貿然輕信。

  今年初的理查森、施密特平壤行遭到白宮、國務院冷遇,便已表明在朝鮮話題上,“民間是民間,外交是外交”,美國政府對借助名人私人訪問傳遞信息、溝通情感已無興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