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晚清民國文人為何對宗教多持否定態度

http://www.CRNTT.com   2013-03-31 09:29:42  


 
  德波頓主張宗教是一種特殊的人文教育,也說到了點子上。現代教育的商業化、技術化和實用化,使得人文教育越來越走向邊緣。人文教育是對人的情感、志氣、想象力和理想主義精神的綜合培養,它的目標不是學生的外在事業,而是內在成就,就是學生的成人。它是一種對人的教化,而不是訓練。而宗教(如基督教)看重的恰恰也是人的教化。不僅僅是靈魂的培養,更強調身心雙修,這恰恰是現代教育所缺乏的。“宗教認識到我們既是認知的動物,也同樣是感性的動物,故此深知需要採用各種可能的資源來影響人們的頭腦。宗教的許多方法,儘管與當代教育的理念相去甚遠,但仍應被視為是必不可少的。”但要讓宗教的教育理念在今天起作用,我們還得追問它為何會有這種教育理念。

  德波頓並非對我們的情感要求一無所知,相反,在“溫情”和“悲憫”這兩部分中,他講到了我們對於超越力量的依賴感:“一個人能夠接受自己對外部力量的依賴,在基督教看來,這是道德與精神健全的標誌。”他提醒我們:“在拒斥迷信時,我們理當謹慎從事,不應貪圖一時之快,忽視了那些往往不太為人看重的心理渴求。要知道,宗教倒是非常成功地體察了這些渴求,並且不失尊嚴地化解著這些渴求。”

  現代性的主體主義使得現代人特別無法接受人之外(超越人)的超越性力量。而一切宗教則是以承認這種超越性力量為前提的。現代人對自己產生的一些物質成就沾沾自喜,變得無比狂妄,幹脆把上帝也殺了。但德波頓看到,這是非常危險的:“在一個無上帝的社會裡,生活中的重大危險就是,它缺乏對超然存在的提醒,因此,一旦遇到掃興的事情乃至最終的毀滅,我們難免手足無措。既然上帝已死,人類便增加了站到心理舞台中央的風險,而這點對人類恰恰是有害的。人類想象著自己是自身命運的主宰,於是乎踐踏大自然,忘卻大地的節律,否認和否定死亡,不願敬重自己抓不到手中的一切東西,直到最終在鋒利的現實面前撞個頭破血流。”現代人沒有敬畏感就是由此而來。而宗教不但產生於人的敬畏感,它也“教育著人們,能看到自己的微不足道是大有裨益的”。但一個不承認宗教的無神論者,如何能接受宗教的這種自卑教育?

  在“藝術”和“建築”兩部分中,德波頓用基督教的藝術和建築來說明宗教的用處。宗教從來堅持藝術的教化功能。“按照基督教標準,優秀的藝術家應當能夠成功地激發道德的和心理的重大真理,這些真理在日常生活的紛擾中正在失去對我們的控制力。”基督教的藝術在這方面是成功的。相比之下,否認藝術道德教化功能的現代藝術,除了它值多少錢還能給人印象外,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宗教建築也是這樣,“天主教提出的一個重要主張是,我們需要在自己周圍擁有好的建築,這樣才能成長為良善之人並且保持這一狀態”。基督教的那些宏偉教堂的確能激發我們的敬畏心,“在這些教堂裡,我們可以放下平時的顧慮,正視自己的微不足道和庸碌平凡……”這就是宗教藝術和建築的用處。

  德波頓在最後提出,宗教在利用體制方面做得很成功,體制相當於公司這樣的組織,相當於品牌和公司內部標準化的行為方式,通過這樣的體制,“宗教給那些本來總是細小的、凌亂的、私人的東西賦予了規模性、系統性、外向性,為我們的內心感受充滿了內容”。他提出:“我們應當創立能夠滿足內心需求的世俗實體,它們應該具備商業公司目前為滿足人們的外在需求而展示的全部力量和技巧。”“我們固然不必秉持宗教的或者超自然的信條,但依然需要借助固定的儀式,來更好地品味諸如友誼、群體、感恩、超然等概念。我們且莫以為能夠自行通達這些境界,大家還是要借助體制來提醒自己心中的這些需求,如此才能保證滋養我等心靈中最健忘、最缺乏自知的部分。”

  這些話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但卻忘了,宗教體制是附麗於信念的,沒有信念,體制就成了純粹繁文縟節、束縛人的東西了。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體制當然是要的,但產生宗教的那種情感和信仰更重要。德波頓這部談宗教的書談了許多問題,惟獨不談對於宗教最重要的信仰問題,反而要人不必秉持信仰,這恰恰反映了現代人在宗教問題上的基本特征,即不問信仰,但問有用與否。但信仰恰恰是不管有用或有利與否的,信仰講犧牲、講獻身、講忘我、講超然、講神聖,惟獨不講利益。信仰,是建立在理想和真理基礎上,以約束自身甚至犧牲自身的利益為條件的。各種宗教通過它們的教主、聖徒、先知、高僧大師的嘉言懿行,充分表明了這一點。宗教在現代世界的式微,不是由於科學昌明,近代許多大科學家(從牛頓到愛因斯坦)都是充滿宗教情懷的人;也不是由於什麼思想解放,而是由於現代性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對於這種人生觀來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有實質意義的,這就是物質利益。但利不等於義(意義),義是一元的,利是多元的,多元之利彼此衝突,結果就是這個被稱為後現代的時代的價值無政府主義和虛無主義。虛無主義的特征就是沒有信仰,在這個虛無主義時代,由一個無神論者寫給無神論者看的談宗教的書,不談信仰又有什麼奇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