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吳曉波:中國改革的邊界 保證統一不搞分裂

http://www.CRNTT.com   2013-03-25 11:26:54  


 
  這似乎是一個很難有標准答案的歷史懸案,你盡可以從地理條件、民族心理、宗教語言以及偶然性等等角度來給出解釋。魏斐德給出的答案很簡潔、但在我看來卻像手術刀一樣的精准,他說,“統一是中國的一種文化。”

  統一的文化為中國贏得了歷史性的榮光,在《歷史研究》一書中,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稱中國為“唯一延續至今的社會”,根據他的統計,人類歷史上出現過21個文明社會,其中,中國社會是文明特征保留得最為完整的樣本。而這一成就正得自於“統一的文化”。

  中國人最害怕、最不願意、最討厭、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就是“分裂”。統一是一個宿命般的、帶有終極意義的中國文化,是考察所有治理技術的邊界,盡管,統一本身並不能保證政治和經濟的發展,甚至連湯因比都無法確認統一到底是“目的本身”,還是“達成目的的手段”,不過他確定地認為,“大一統國家的成功崛起最終終結了亂世,親身經歷了這一過程的一代人對於大一統國家自然是無比向往,感激涕零。”

  任何選擇都有代價,統一也不例外。若將這個漢字組合拆解開來,統者“歸總”,一者“劃一”,在這個詞組的背後隱隱約約地站立著一些讓人望而生畏的“怪物”:集權、獨裁、專制。這似乎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你別無選擇。

  由於中華民族對國家統一的天然、終極性訴求,使得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一直保持了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另外的一種政治制度能夠保證統一的維持。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對集權的容忍度遠遠大於其他國家。而這種國家治理邏輯顯然與西方在工業革命以後形成的自由貿易和市場經濟原理,存在內在的衝突性。

  這是一個十分痛苦的結論,也許我們這一代人終其一生都無法找到其他的抉擇。

  中華民族之外的外部人,其實無法真切地理解其中的苦衷。以研究貨幣和帝國政治經濟史聞名的英國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在自己的著作中寫道:“更近期的一種西方學術假設是,中國長期以來的政治大一統給這個國家的技術和戰略發展帶來了窒息性的效果。”這似乎是西方學界的共識,然而,這種籠統性的結論很可能把中國問題引向一個簡單化的、非此即彼的歸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