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每次反恐都給其他國家上了一堂課

http://www.CRNTT.com   2013-04-17 10:50:32  


 
鏈接:肖暢:恐怖陰影彌漫在失衡的發展中

  2013年04月17日07:51來源:漢網-長江日報 作者:肖暢 

  美國波士頓馬拉松比賽過程中發生兩起爆炸,截至北京時間昨晚,爆炸案已經造成3人身亡,另外還有144人受傷。美國聯邦調查局將爆炸案定性為恐怖襲擊。

  死傷的慘狀,不忍目睹。據報道,受傷人員還包括8名兒童。馬拉松比賽的愉悅被硝煙衝走,留下鮮血、哀嚎、恐懼。賽場內外,比賽的人,觀看的人,來自世界各地,受傷者中也包括了中國人。

  誰該為爆炸負責,背後有沒有組織,這些等待調查,但恐怖事件的定性已確定無疑。任何恐怖襲擊,都是不可容忍的極端行徑,施加的傷害巨大,傷害的對象又往往是最無辜的一般平民。從生命至上的角度說,恐怖襲擊挑釁的不僅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政府,或者哪一種政治態度,它更是挑釁至高無上的生命價值。面對恐怖襲擊事件,作為一個心智健全、對生命有著基本尊重的人,都不可能成為冷淡的旁觀者。

  如果說悲劇是撕毀美好的東西展示於人,那麼恐怖襲擊就是如此,恐怖行徑就是在世人面前製造悲劇、展示悲劇。這種悲劇被有意的放大,“吸引”了更多的“觀眾”,刺激、挑釁的意味借助轟動效應而傳播。在這個意義上,雖然悲劇無所局限,生命價值普世皆同,但它的發生地和針對的人群又有特殊性。

  “9.11”事件打破了美國本土安全的神話,而十多年過去了,美國又在受襲,恐怖的陰影仍未消散。學界認為,這與美國的國際戰略有關,有一種說法是:正是美國自己“培育”了恐怖行徑,美國對外的擴張政策不斷樹立了敵人,導致各種報復。但是,除了政治的原因,美國的影響力,或也是恐怖行徑的“溫床”。一般性的衝突、對抗,發生地不算少,但意在製造毀滅無辜、尋求轟動效應、帶有明確挑釁色彩的恐怖行徑,往往有特殊的選擇地,美國即是最受矚目的標靶之一。正因如此,“9.11”事件能夠帶來的巨大的震撼與警醒,迫使反恐成為全球化時代最受矚目的議題之一,為各國一致參與。

  並非美國最受青睞,但美國獲得的注意無可否認。美國的影響力,或者為人欽羨,或者不受待見,甚至遭受痛恨,總之,背後隱現了一種失衡的發展關係和情緒。恐怖行徑所要渲染的慘烈圖景,以及所要尋求的轟動效應,往往在這種重要國、重要地區顯示事件的重大性,也成為對失衡關係的暴力反應。恐怖襲擊已成全球議題,而襲擊地有別於一般地區,有其特殊性,特殊的關注,背後則隱現了發展的失衡狀態。

  在一個全球化時代,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文明差異、民族矛盾同樣明顯,全球化並未改變發展的不均衡狀態。衝突、對抗不再體現於國家之間,卻延伸於各個層面、具體的地區和領域。全球化帶來經濟、技術、信息的聯結,也莫不方便了敵視、仇恨手段的傳播。如果說冷戰是意識形態的對抗,體現大國陣營的對壘,那麼恐怖襲擊越來越多的發生,則體現失衡的國際關係。我們說和平發展成為當前世界的主題,但也不可否認,這種失衡狀態還是一個擺在眼前的現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