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軍和他的空氣污染地圖

http://www.CRNTT.com   2013-08-26 15:04:14  


 
“雪崩效應”  

  2008年,馬軍注意到,主動說明改進情況的幾乎都是知名的歐美和日本跨國公司,而國內包括港台、韓國的企業則少之又少。同年8月,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開發了名為綠色選擇的供應鏈管理體系。

  馬軍的思路是:大型企業有數百家到上萬家不等的供貨商,而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恰恰有各級環保部門發布的幾萬條污染企業的官方記錄。企業將供應商的名單輸入水污染和空氣污染地圖中的搜索引擎,把這兩個名單一比對,就可以馬上發現自己的供應商是否存在政府查處的違規超標現象。

  實踐表明,公眾參與確實為受困於執法不嚴的污染防治注入了新的動力。在信息公開形成的公眾關注的壓力下,先後有上千家企業與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合作,其中多數說明了自身出現的環境問題。甚至還有100多家企業開展了第三方環境審核,以向公眾證明其達標狀況。

  在“供應鏈”取得成效後,馬軍又將目光投向了投資領域。並創建了“綠色證券”網站。該網站共錄入了883家上市公司的信息。只要輸入上市公司的代碼,就可以看出子公司的廢氣排放信息。目前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已經撰寫並發布了第一期綠色證券的報告,主動與17家上市公司和22家投資者溝通,希冀通過綠色投資推動污染的治理。

  儘管馬軍和他的夥伴們做了諸多努力,但他坦言,空氣污染的治理的成效並不理想。“僅僅靠環保組織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調動整個社會的力量。形成‘雪崩效應’。”

  馬軍堅信,公眾環保意識的提升、政府環保信息公開範圍的擴大以及民間環保組織的日趨活躍,都將有利於推動環保工作。

  2012年,44歲的馬軍在美國舊金山歌劇院被授予2012年戈德曼環境保護獎,該獎項有全球環境保護界的諾貝爾獎之稱。

  戈德曼國際環保獎的評語寫道:馬軍建立了一個在線數據庫和數字地圖,公示那些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工廠。利用該污染信息數據庫和地圖,他與諸多公司合作,幫助其改善生產行為,降低污染排放。

  來源:2013-08-22 01:16:13| 時代周報 | 247期 | 

  周報記者 劉麗琦 發自北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