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新一輪全球經濟調整對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 |
http://www.CRNTT.com 2013-09-08 08:39:15 |
三、全球經濟調整給中國帶來的主要挑戰 (一)世界經濟在調整中復甦加大了中國擴大內需的緊迫性 2003-2007年,中國經濟連續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長,外需持續擴大拉動外貿出口以高達25%以上的速度增長,而居民消費率持續下降至35.5%,固定資本形成率則高達40%。這種情況表明,這一時期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由於投資擴張在很大程度上由出口引致,因此經濟增長實質上主要靠外需拉動。目前,受外需低迷等因素影響,中國出口增速已降至個位數,並加大了工業生產和經濟的下行壓力。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增加外貿出口將面臨更多外部因素制約,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緊迫性加大。一是世界經濟“低增長”導致全球需求不足,外需減弱將制約中國出口快速增長;二是美國增加儲蓄減少消費,歐元區經濟陷入衰退,由於這些國家是中國主要出口市場,其進口需求下降將對中國出口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三是一些國家為保護國內企業和支持新興產業發展,還將對中國出口產品採取貿易保護主義限制措施;四是部分發達國家以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碳排放為借口,設置諸如碳關稅之類的綠色壁壘,影響中國相關產品的出口。 (二)應對氣候變化對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國正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特別是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比重偏大,造成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環境污染嚴重,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位居世界前列。由於中國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緩慢,節能減排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將面臨更大的減排壓力,不僅國內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硬約束增大,而且發達國家也會從各方面施壓,要求中國承擔減排責任,這對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確定的基本原則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不應承擔強制性定量減排責任。但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既要維護自身的發展權益,也要變壓力為動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防止全球氣候繼續惡化做出新貢獻。 (三)國際能源資源爭奪加劇繼續影響中國能源資源供應安全 人均資源不足、重要能源資源產品大量依賴進口,是中國的基本國情。近年來,國際能源資源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對能源資源的爭奪日益加劇,不僅增大了中國經濟發展成本,而且影響到中國能源資源供應安全。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和消費結構升級階段,對能源資源的需求還會進一步增加。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能源資源供求緊張暫時有所緩解,但供求關係長期偏緊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中國能源資源供應安全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是受政治、經濟、安全等因素影響,國際上圍繞能源資源的爭奪還會進一步加劇,有可能影響到中國的能源資源供應安全;二是出於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考慮,一些國家對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海外能源資源合作開發設置種種障礙,有可能影響中國建立穩定的海外能源資源供應基地;三是國際能源資源價格繼續高位震蕩,能否以合理價格穩定地獲取能源資源,始終是確保中國能源資源供應安全和降低工業化成本所必須面對的挑戰。 (四)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措施可能幹擾中國對外經濟發展 由於貿易順差大幅增加,許多產品在國際市場占有很高份額,加之一些外貿企業過分依賴價格競爭,針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各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層出不窮。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對外投資迅速增加,但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投資保護主義措施的幹擾,特別是在海外資源合作開發、金融企業設立海外分支機構,以及敏感行業和領域的海外收購等方面,遇到的障礙和限制更多。這些都嚴重影響到中國對外經濟的順利發展。一是除了反傾銷、反補貼等傳統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外,諸如碳關稅之類新型保護主義措施還會層出不窮,針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各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還會增多,並引發更加頻繁的貿易摩擦;二是中國正在成為對外投資大國,一些項目不可避免地與東道國發生利益糾葛,部分國家有可能採取各種形式的投資保護主義措施,防範和限制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發展;三是中國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正處在快速成長期,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由於金融行業的敏感性,一些金融業務會受到金融保護主義措施的限制而無法開展。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