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揭秘全運會利益鏈:金牌內定裁判成主角

http://www.CRNTT.com   2013-09-18 10:49:56  


 
  體制有弊端,觀念要改變

  全運會到底怎麼了?

  說到底,問題的根源還是那條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確實存在著的“利益鏈”。目前,無論是國家體育總局還是各省市地方政府,對省一級體育主管部門的工作業績的評價系統,主要是以全運會的成績為主。難怪央視主場人白岩鬆感嘆:“看全運會上,誰最忙活?誰的壓力和動力最大?答案只有一個,各省市自治區的體育局長們,因為這是他們幾年一次的考場。”

  不僅如此,各省市對全運金牌的獎勵,大都大致等同奧運金牌獎勵甚至略高於這一標準,遠遠超過了對亞運會、亞錦賽和世錦賽冠軍的獎勵金額。這雖然提升了社會對於全運會的重視程度,但過多承載了政績和金錢誘惑的全運會,也難免會成為部分體育官員、教練、運動員利益博弈的競技場。

  眼下,我國正在步入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但如果我們體育管理的觀念不轉變,各種利益捆綁難以解除,這個進程將變得十分困難。

  早在兩年前,在全國兩會期間,民建江蘇省委主委趙龍就曾呼籲,中國應推動全運會體制改革,促進體育事業健康發展。作為曾經的全運會東道主,江蘇方面對全運會存在的問題有著更深的認識:國家發展體育事業的根本目的在於“增強人民體質”。在已經充分證明了我國的奧運奪牌能力之後,有必要樹立奧運戰略與民生體育戰略並重的體育事業發展新思路。從這個角度分析,全運會體制確實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全運會體制有何弊端?趙龍認為,首先是比賽項目設置的科學性不強。盲目追求對奧運項目的“全覆蓋”,與我國競技體育運動發展特點結合得不緊,缺乏合理性和針對性。同時,比賽場館的“賽後利用率”不高。近幾屆全運會每屆總投入多在千億元以上,開、閉幕式場面越來越宏大,接待層次越來越高。全運會過後,高額投入的體育設施因為各種原因在賽會之後大多無法為普通百姓所享用。另外,全運會還存一個“致命傷”——比賽勝負的社會公信力不足。一方面全運會成績是考察各省市體育官員政績的重要標準,另一方面高額獎金背後存在著錯綜複雜的利益鏈條。

  “在這樣的壓力和誘惑下,對全運會成績的追求存在著‘走偏’的危險。自上海八運會時起,廣東九運會、江蘇十運會、山東十一運會,主辦地都取得金牌總數第一,這究竟是一種巧合,還是人為因素?近幾屆全運會不斷見諸媒體的賽場中的各種不正常現象,雖然有一些沒能得到確認,但實際上已經引起了社會公眾對全運會比賽公信力的懷疑。”

  如今在十二運會上,舉辦方貫徹國家節儉辦賽的原則,光開幕式費用就節省了8000多萬元,贏得外界一致叫好。歷來大型體育賽事的開幕式表演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豪華的場景、絢麗的焰火會烘托出大型體育賽事的盛大。然而在“節儉辦全運”的理念之下,十二運則讓群眾成為主角,不請一個“大腕”、不搞文藝演出。圍繞著回歸體育、回歸群眾的宗旨,目的是讓全運會真正成為發展競技體育、提倡全民健身理念的全運會。

  毫無疑問,十二運會的“節儉牌”成為全運會的一大亮點,而且也將成為日後國內辦賽的一個標本和風向標。但是,開閉幕式僅僅只是全運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比賽才是全運會的重頭戲,在全運會參賽體制方面,全運會痼疾並沒有得到整治:醜聞陰影不斷,運動員改年齡,各省市搶隊員,興奮劑屢禁不止,假打假摔、金牌內定、裁判控制比賽依然可見,一些省市為奪金牌不擇手段……

  生存在利益鏈條之中的全運盛會,其價值觀已經被嚴重扭曲,與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馳。有人戲稱全運會是:“權”運會、“錢”運會、全“暈”會、全運“惠”……作為中國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參與者最多的綜合性運動盛會,全運會已日漸變味。

  全運會已經到了必須“革命”的時候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