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民進黨藉“鍘王事件”渾水摸魚 | |
http://www.CRNTT.com 2013-09-19 09:29:33 |
蘇貞昌這樣做,可能是基於如下幾個目的: 其一、基於政黨政治的本質。實際上,政黨政治的一項重要內容,成立政黨就是為了通過選舉等方式爭取執政權,以運用執政權落實貫徹本黨的政治綱領;因而政黨之間必會進行鬥爭:自己在處於在野狀態時,抓住執政黨的失誤,狠狠批判,以製造“現在的執政黨不行,必須由在野黨上台執政,領導人們改變現狀”的輿論氛圍,在下次選舉中達成上台執政,推行本黨政治主張之目的,這是全世界政黨政治的本義及規律。但問題是,在台灣地區,政黨政治的態勢與普遍現象有所不同,既是由於過往國民黨政權實施“白色恐怖”,使得其前身——“黨外曾遭受血腥鎮壓的民進黨,條件反射地對國民黨進行強烈反彈的遠因,也是由於李登輝曾經利用民進黨對國民黨內“非主流派”進行惡鬥的慣性近因,而使得台灣地區藍綠兩大黨的惡鬥,超越了一般政黨政治理論和實踐的良性競爭的範疇。這就成為蘇貞昌要利用“鍘王事件”惡鬥國民黨的天然土壤。 本來,蘇貞昌自去年五月就任民進黨主席後,遇到了“天賜良機”,就是其主要對手執政國民黨,及其領袖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都跌到極低點,這正好是麼簡單趁勢狙擊的時候。而民進黨確實也是如此,一方面是猛批馬政府的“無能”並導致經濟和民生沒有起色,另一方面則在“立法院”的戰場上,極力阻擾一切有助馬政府改善經濟及民生,因而有利於提升馬政府民意支持度的法案,不讓馬政府有任何得益。而在此時發生的“鍘王事件”,就更是馬英九自動送上門來的“砲彈”,當然是不會輕易錯過此有利時機。尤其是蘇貞昌目前也遭到黨內外批評,縱然是馬政府民意支持度低迷,但民進黨也因為端不出讓廣大民眾有感的“牛肉”,而致民意支持度也沒有隨之提升,因而也正好是利用“鍘王事件”來轉移視線。因此,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