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世界秩序危機及其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3-09-24 09:08:15  


 
  第一個層面是全球治理制度。現存的全球治理制度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等,已經沒有能力協調主權國家之間的利益、防止它們之間的衝突。這些組織建立之初就是為了建設國際秩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它們也的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成為國際秩序的象徵。所有主權國家都想加入這些組織,並受惠於這些國際組織。但今天的實際情況是,這些組織在協調國家間行為、減少國家間衝突、阻止國家間衝突等方面很難有作為。例如,聯合國幾乎已經成了國際衝突和戰爭的“善後機構”,它沒有能力阻止國家間的衝突與戰爭,只有到了衝突和戰爭爆發之後,才出來進行一些所謂的人道主義的干預或者救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是如此,它從來就沒有能力來預測和阻止國際經濟和金融危機,只是在危機發生之後,力圖應付已經發生了的危機。無論是聯合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部分時間都被花費在高度意識形態化的爭論,實際行為少而又少。

  第二個層面指的是主權國家層面,那些為國際關係提供結構要素的國家,要不沒有能力單獨來提供國際秩序,要不沒有能力和其他國家合作和協調來提供秩序。在這個層面,主要是大國關係。在帝國時代,是單一大國構造了國際秩序;但進入主權時代之後,往往是幾個大國合作來構造國際秩序。可以說,大國就是國際秩序的構架。大國是國際秩序的供給者,沒有大國在背後,就不會有國際秩序。大國合作好了,國際秩序就沒有問題;大國不能合作,國際秩序就成為問題。最典型的就是冷戰期間的美國和蘇聯。在美蘇冷戰期間,國際秩序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首先是國際層面,儘管美蘇兩大國都是聯合國的成員,但兩國之間並不存在一個共同的國際秩序。如果說存在一個秩序,那麼就是一個通過互相威懾而達到的恐怖平衡。美蘇兩國都是核武大國,它們之間的互相核武威懾構成了脆弱的國際秩序。

  其次,在區域層面則存在著區域國際秩序。冷戰期間,世界一分為二,美蘇各自負責自己陣營內部的秩序。這種內部秩序如何維持則是另外一個問題。實際上,因為美蘇是兩個超級大國,其他較小國家沒有什麼選擇,要不選擇加入美國陣營,要不就是蘇聯陣營。很少有國家能夠做到中立。也即是說,無論是國際秩序還是區域秩序,背後都是大國。

獨霸讓美國由盛而衰

  冷戰之後,國際秩序形式發生了變化。因為蘇聯及其所主導的東歐集團的解體,國際秩序合二為一,美國成為了唯一的霸權。直到今天,還沒有出現像當初的蘇聯那樣,能夠挑戰美國霸權的另外一個大國。但問題在於,作為唯一霸權的美國已經沒有能力來提供國際秩序。這可從如下幾方面來理解。第一,冷戰的解體,表面上看促成了美國的一霸天下,但實際上大大增加了美國維持國際秩序的成本。從前蘇聯還維持了半個世界秩序,但現在都需要美國來維持,至少美國試圖維持整個世界秩序。第二,因為來自蘇聯的威脅的解除,從前因為恐懼於蘇聯而求助於美國的國家,不再像從前那樣聽從美國,這使得美國很難像從前那樣從這些國家獲得支持,來承擔維持秩序的成本。第三,美國“一霸天下”的局面也使得其沒有了外在的制約,從而開始犯巨大的戰略錯誤。最顯著的就是小布什總統期間開始走單邊主義路線。單邊主義一方面證明了美國強大的能力,但同時也加重了美國的負擔,促使美國更快地衰落。第四,美國不想和其他國家分享權力。儘管小布什政府之後,美國在調整政策,更多地訴諸於多邊主義路線,但美國的多邊主義還是集中於和其結成同盟的國家。對美國同盟之外的國家,美國還是不情願共享國際權力。問題在於,美國和其同盟國家即使齊心合力,也很難造就和維持國際秩序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