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復興絲綢之路: 推動新型區域經濟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13-10-01 09:57:52  


 
  順應潮流造福人民

  文章指出,用創新的合作方式,共同建設跨歐亞“絲綢之路經濟帶”,既順應了世界經濟的大潮流,也適應於中亞發展的大趨勢,使古老的絲綢之路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促進歐亞發展的宏大戰略,對促進中國與中亞的合作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可以將中亞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社會經濟發展優勢。中亞地區自然資源、市場規模、消費需求和合作潛力都十分巨大,通過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模式可以將歐亞地區潛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二是可以為中國實施對外開放戰略提供新的機遇。中國實施對外開放戰略,特別是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有力地促進了中國與中亞的合作與發展。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將不僅為中國西部,而且為中國內地與中亞的合作提供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空間。三是可以實現以經濟發展促社會穩定的目標。經濟發展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只有經濟得到了發展才能使中亞地區保持社會長期安寧與穩定。

  中國與中亞國家同處古絲綢之路,普遍需要加強合作,共同發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應運而生。無論從中國,還是從中亞地區形勢來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目前已具備良好的經濟條件和社會基礎。一是政治局勢比較穩定。中國實行對外開放30多年,保持了政局穩定和社會發展,“中國夢”的實現將使中國保持長期穩定與安寧的局面。中亞國家獨立20多年來基本保持了政局穩定,這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保障。二是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中國保持經濟長期快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10多年來,中亞國家除吉爾吉斯外,均保持著經濟快速增長的勢頭。經濟穩定增長將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一個寬鬆的宏觀經濟環境。三是經濟合作達到一定規模。20多年來,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貿易額增長了100倍,2012年達到460多億美元。能源合作成為中國與中亞互利合作的亮點和典範。中國已成為中亞國家最主要的貿易夥伴和最重要的投資來源國。四是中亞國家同中國加強合作的願望越來越迫切。中亞國家資源豐富,但缺資金、少技術的困難十分突出,他們迫切希望利用與中國毗鄰的經濟地理優勢,加強同中國的經濟合作,將中亞的自然資源優勢變為經濟發展優勢。中亞國家領導人利用各種機會呼籲中國增加對中亞的投資,希望中國參加中亞大項目建設,幫助中亞國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使中亞國家早日實現振興經濟的目標。

  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五通”措施,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政策溝通是關鍵,“綱舉目張”,從加強政策溝通入手抓住了深化與中亞國家合作的“綱”。目前中國與中亞經濟合作中存在一個重要問題是雙方政策不接軌,如何從政策上和法律上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開綠燈”是中亞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於中亞國家來說,政策上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市場機制還不健全,人們的商品經濟意識還比較淡薄。在經濟管理上,多習慣於行政命令,國家和主管部門對企業的直接幹預過多,企業經營自主權太小。二是對外開放程度還不夠,封閉僵化、官僚主義、手續繁雜等現象還比較嚴重。對外資和外商的優惠政策和利益保護不夠。往往以“本國國情”為由違反“國際慣例”,忽視“國際標準”。三是政策不穩定、政策多變、政策前後矛盾、相關部門政策不一致的問題嚴重存在,這使得外商和外資企業往往無所適從,這也成為阻礙外資大企業和大公司進入中亞市場的主要原因。四是貨幣政策與市場經濟發展不接軌。外匯管理過嚴,貨幣兌換不暢,給資本流動和大額貿易往來帶來困難。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創新合作模式順應世界發展潮流,適應客觀需要,具有很大的現實性和可操作性。實現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宏大戰略構想將重現古老絲綢之路昔日的輝煌,成為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