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鮑盛剛:再美國化與再西方化

http://www.CRNTT.com   2013-11-25 13:44:15  


 
  經濟全球化推動了世界經濟中心從西方向東方的轉移,中國與新興經濟體國家成為全球經濟體系中的製造業與加工基地,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特別是中國在過去的30年中獲得了5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世界投資中心,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平均增長率達到9.5%以上,是美國經濟增長率的三倍,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和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且根據預測,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額將於2019年超越美國。與此相比,美國和西方國家由於全球經濟結構的變化,他們從世界主要生產製造業國家變為全球的消費終端,產業轉移與外包加速了國內產業的空心化,失業率居高不下,政府財稅收入銳減,貿易赤字劇增,最終陷入債務危機,不能自拔。

  美國和西方國家是冷戰後全球化的倡導者,他們本以為全球化就是民主化和市場化,而民主化與市場化就是美國化和西方化,通過全球化最終就能夠達到歷史的終結,但是,歷史的這一幕並未發生,事實是美國和西方的衰退和終結,還有主導世界近500年的西方中心主義的終結,這不能不說是歷史開的一個玩笑。那麼,怎麼辦呢?美國國際關係研究學者羅伯特.吉爾平曾寫到,對此有三種戰略可選擇,一最激烈的做法是利用自己的軍事力量,排除新興國家的經濟挑戰和軍事威脅;二是後退到貿易保護中去,或者削弱新興國家的經濟;三是採取使本國日趨衰退的經濟振興起來的政策措施。通常受到挑戰的國家是把各種戰略結合起來貫徹。

  目前作為受到挑戰的國家美國和西方國家,基本上遵循了這一原則,正因為如此,全球經濟問題正在轉變為政治和軍事上的問題,崛起和發展中國家與衰退中國家的矛盾正在激化,其中特別是在中國與美國之間,因為中國無疑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得益者。如美國重返亞洲,鼓吹中國威脅論,試圖圍堵中國,就是遵循了第一種選擇;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中國設置貿易壁壘,以及美國試圖組建“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重新制定貿易規則,就是遵循了第二種選擇;最後,美國提出再工業化戰略,就是遵循了第三種選擇,而且顯然是三種選擇同時並用。

  全球化導致了全球經濟結構的轉變,全球經濟結構的轉變導致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衰退,中國與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崛起,而美國與西方國家的衰退導致原有世界秩序的難以為繼,因為他們沒有錢了,但是,中國與新興崛起國家依然無力也無意重建新的秩序,他們只是要求更多的話語權而已,那麼,雙方是否能夠坐下來好好談呢?全球經濟已經越來越一體化,但是政治依然國家化,那麼是順勢而為,建立相應的全球治理體系,還是逆勢而動,退回到分裂與對抗的冷戰時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