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把神壇上的梁思成拉回人間

http://www.CRNTT.com   2014-01-25 09:32:00  


 
  2007年,朱濤離開美國到了香港大學建築系任教,從港大對中國的研究中受惠良多。比如,他通過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陳婉瑩、錢鋼 主持的演講系列,認識了很多內地學者和媒體人,了解他們的研究成果。加之地緣之便,他對內地的問題開始有更深刻的認識。“以前我的思想衝突更多是技術和審美之間的關係,現在我越來越覺得技術是次要的,建築空間形式跟社會性才是問題。這是我這些年一個大的轉變。”

  北京奧運前夕,汶川地震中校舍倒塌的發生,讓朱濤更強烈地感受到“建築資本分配的極端不平衡現象是如何以最直接的方式來揭示中國內部存在的深層矛盾”。於是他開始著手研究北京“國慶十大工程”,赫然發現,當時參與國慶工程的建築家們大都不知道就在舉國之力建造這些工程之時,中國的農村在發生著大饑荒。

  “建築的政治性為什麼那麼強?原因很簡單,建築需要太多的錢,從相當程度上來說,建築項目的修建,直接反映出這個國家怎麼調配資源。你把錢集中在少數地標性的建築上,就忽略了另一系列基礎設施。明白建築與政治的密切關係,也就更容易理解《梁思成與他的時代》,因為我整個書的中心內容就是1949年到1959年梁思成的心路歷程和中國建築史、中國政治運動之間的複雜關係。”朱濤說。

朱濤:在歷史研究上,“人艱不拆”非常愚蠢

  朱濤,香港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哲學博士候選人。1990年獲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學工學學士,2001年獲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學碩士,2007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哲學碩士。在進行建築實踐的同時,他還通過寫作廣泛探討當代中國建築和城市問題。他最近的作品包括《梁思成與他的時代》(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理想國),以及與19位國際建築學者聯手寫作的首部世界當代建築通史《當代建築:一部批判的歷史1960-2010》,該書將於2014年3月由倫敦Ashgate出版。

  時代周報:上世紀80年代你讀書的時候,普遍對梁思成的評價還是“有貢獻也有大錯”,但二三十年間他卻走到了神壇上。你是怎麼看這個過程的?

  朱濤:上世紀80年代是大家開始慢慢反省的時候,梁是到了“文革”後期才開始慢慢被平反,所以我覺得需要一定的過渡時間,並且當時還有很多人是很熟悉他的。但是時間會幫助人的構築,有兩種不同的效果,一個是變成神,一個是越來越真實地還原歷史—這聽起來挺有意思—怎麼會那麼不一樣?

  今天我們看梁思成,其實相當程度上就像中國人看毛澤東一樣,如果不能把他放在他的歷史脈絡里去分析的話,那他就是個神。梁思成是一樣的,造成今天這個狀況,我覺得根本原因是研究梁思成的方法是非歷史的方法,大家不願意去做一些基本的工作,通過大量的一手資料來還原歷史,而是一再重複逸事和傳聞。以訛傳訛,最後就越來越非歷史化,他真的就成了一個虛幻的神話。

  但這背後也有一個利害關係,為什麼大家喜歡這樣的神話呢?有可能大家心理上需要一個神讓人無條件崇拜。另外很實際的,有一批人需要利用這個神話作為資源來供養自己,在學院學術界或者其他權力支持的遊戲中,利用這個資源為自己獲得利益,有時甚至是商業性的消費。

  時代周報:這本書最核心的部分是通過梁思成的十篇檢討書還原當時,但在上世紀50-70年代,很多人寫過類似的東西,違心程度很難判斷。你也提到政治語言可以學得很快,但幾十年建立起來的專業知識和思想並不是那麼容易改變。因此從檢討書的內容推斷出他的思想是不是扭轉了,這個邏輯有沒有可能受到質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